楔子(第2/2頁)

我第三次讀信。讀完了,看看手表,已經是半夜了。屏東萬巒鄉,很陌生的地方,不知道那位“韓青”已入睡否?或者,我該聽聽他的故事,即使我正“沉在河流的底層”,不想寫任何東西,聽一聽總沒有害處。而且,某種直覺告訴我,寫信的人在等回音,寫信的人急於傾吐,寫信的人正痛苦著——他需要一個聽眾。

於是,我撥了那個電話號碼,感謝電信局讓台灣各地的電話可以直接撥號,而且沒有在每三分鐘就插嘟嘟聲,來打斷通話者的情緒。我接通了韓青,談了將近一小時。然後,我在電話中告訴他:

“把你的日記、信件、資料統統寄給我,可是,我並不保證你,我會寫這個故事,假若你認為我看了就一定該寫,那麽,就不要寄來!”

“我完全了解,”他說,很堅定,“我會把資料和一切寄給你。”

三天後,當郵局送來好幾大紙盒的信件和日記時,我簡直呆住了。天知道,我每日忙忙碌碌,還有多少待辦要辦和辦不完的事,我如何來看這麽多東西?但,在我收到這些東西時,我忽然想起了喬書培(另一個寄資料給我的人,我後來把他的故事寫成了《彩霞滿天》)。於是,我安安靜靜地坐了下來,安安靜靜地打開紙盒,安安靜靜地拿起第一本日記……

有張照片從日記本裏落出來了,我拾起照片,一男一女的合照,照片裏是個笑得傻傻的大男孩子,一個長發中分的大女孩子,男的濃眉大眼,是個挺漂亮的男生,女的明眸皓齒,笑得露出兩排白牙,亮亮的,清清純純的樣兒。我放下照片,打開日記,扉頁上寫著:

我墮落於五百裏深淵,

而鴕鴕,你使我雀躍。

我開始看日記,開始看信件,由於信件太多,我只能抽閱。韓青必然是個很細心的男孩,每封信上都有編號,鴕鴕必然是個很細心的女孩,每封信裏都有確切的寫信時間:某年、某月、某日、某時。(奇怪吧,韓青寄來的資料裏竟有雙方的信。)

幾天之後,我仍然沒有看完這些資料,但,憑我的判斷,這故事並不見得驚天動地,或曲折離奇。可是,它讓我感動了,深深地感動了。不只感動,而且震動。感動在那點點滴滴的真實裏,感動在那零零碎碎的小事上,而震動在那出人意料、令人難以置信的“結局”中。等不及看完這些信,我再打電話給韓青:

“你可不可能到一趟台北?當面把你們的故事說給我聽?”我問,不忘記再補一句,“可是,我不一定會寫。”

“可能,太可能了!”他急切地說,幾乎立刻就作了決定,“八月一日是星期天,我不上班,我可以乘飛機來台北,不過,你要給我比較長的時間。”

“好,整個下午!”我說,“你下午兩點鐘來,我給你整個下午的時間。”

約好了時間,我在八月一日未來臨前,再斷斷續續地看了一些資料。心裏已模糊勾出了他們這故事的輪廓。到七月三十一日晚上,我剛吃完晚餐,卻突然意外地接到韓青的電話,他劈頭就是一句:

“我能不能跟你改一個談話時間?”

“噢!”我有些猶豫,“我想想看,下星期……”

“不不!”他急促地打斷我,“現在,如何?”

“現在?”我嚇了一跳,“你已經來台北了嗎?”

“是,剛剛到。”

“哦。”我再度被他的迫切感動了,雖然,那天晚上我原準備去做另外一件事的。“好,你來吧!”

七月三十一日晚間八時半,韓青來了。

在可園,我的小書房裏面,我們面對面地坐了下來。

韓青,中等身材,不高不矮,背脊挺直,眉目清秀,有股與生俱來的自信和自負相。穿著白襯衫,藍色長褲,打著領帶,服裝整齊。頭發蓬蓬松松的,眼睛大大亮亮的,眉毛濃濃密密的,嘴唇厚厚嘟嘟的。他坐在那兒,有些緊張,不,是相當緊張。一時間,他似乎手腳都沒地方放,他解開袖口,雖然房裏開著冷氣,他卻一個勁兒地挽袖子,掏手帕,弄領帶……

我把煙灰缸推給他。

“從你的日記裏,我知道你抽煙,”我說,鼓勵地笑,想緩和他的緊張,“可是,我忘了給你準備香煙。”

“我有!”

他拿出一包長壽,又找打火機。

點燃了一支煙,煙霧裊裊上升,慢慢擴散,他靠進椅子裏。我抽出一疊稿紙,在上面寫下:

一九八二、七、三十一,韓青的故事摘要。

然後,故事開始了,時間要倒回到一九七七年十月二十四日晚上八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