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第3/4頁)

陸明珠豎起大拇指,呵呵笑:“我就喜歡你這臭不要臉的模樣,說說吧,你打算捐多少銀子?”

江令宛伸手,比了個一。

“一萬兩?”陸明珠驚詫,“這怕是遠遠不夠上善人榜的吧?”

江令宛燦然一笑:“不,是一千兩。”

那怎麽可能?

一千兩夠幹什麽的呀!

陸明珠不信,推她:“別賣關子了,快告訴我,你到底要捐多少,這樣我心裏有底。”

“我江令宛的的確確要捐一千兩。”江令宛話鋒一轉,笑道,“但是我,白衣笑笑生準備捐二十萬兩。”

陸明珠瞪大眼睛,張著嘴巴,呆了呆,然後像被針紮了似了“嗷嗚”一聲跳了起來:

“你、你、你,你竟然是白衣笑笑生!那個連續三年,一年捐款比一年多的白衣笑笑生!”

皇家寺院白雲寺,年年都會接到朝廷撥款、善心人士捐款,用來救濟貧苦百姓。許多達官貴人也以能在白雲寺善人榜上有名而自豪。

只要捐上兩三萬拿到某一年的頭名,就可以吹噓自己是善人,吹噓許多年,證明自己做過好事。

所以,年年的頭名都在變。大家也知道,大部分人只是為了得到一個好名聲,所以才想得頭名,基本得了頭名之後,次年會象征性的捐一些意思一下。

因為目的已經達到了,就不必再出銀子了。

這是心照不宣的慣例,大家都懂。

但是這種默認的慣例,竟然在三年前被打破了,那一年正是李太後生病去五台山養病的第二年,汾陽長公主到白雲寺給李太後祈福,說只要李太後鳳體好轉,她便捐出銀子三萬兩還願。

三萬兩,足夠做白雲寺善人榜的頭名。

大家知道,汾陽長公主是對第一名志在必得了,是為李太後祈福,也是要彰顯自己的孝心。

不料這孝心成了笑話,因為有一個名叫白衣笑笑生的人捐了五萬兩,硬生生壓了汾陽長公主一頭。

汾陽長公主氣得要死,要找白衣笑笑生尋釁生事,可惜白衣笑笑生是化名,根本找不到這個人。

汾陽長公主就問白雲寺主持,主持不願意說。白雲寺是皇家寺廟,主持是洪文帝欽點的得道高僧,他不說,汾陽長公主拿他沒轍,只能忍下了這口氣。

她想,這個白衣笑笑生既然捐這麽多年得了頭名,一定是想得一個好名聲,只要他一露頭,她就好好收拾他,讓他知道什麽是天高地厚。

不想等了整整一年,也沒看到白衣笑笑聲露面,此人消失了,突然出現,突然消失,讓人反應不及。

汾陽長公主就把這件事壓下,不去想了。

到了第二年,汾陽長公主捐了五萬,自認為萬無一失了,畢竟白衣笑笑生已經做了頭名,不會再來了。

然而這一次,汾陽長公主又被打臉了。

白衣笑笑生捐了整整十萬兩。

汾陽長公主那個氣呀,氣得要炸了,卻一點辦法都沒有。

因為白衣笑笑生在捐了錢之後,又一次銷聲匿跡。

大家暗地裏嘲笑,說汾陽長公主是花錢找羞辱,錢花了,好名聲沒落著,臉還被人打腫了。這一定是汾陽長公主的仇家幹的,否則誰會這麽大手筆捐錢做好事不留名,非要汾陽長公主難看呢。

就連汾陽長公主就懷疑是永平侯原配夫人莫氏娘家人故意打她的臉,給莫氏出氣。

汾陽長公主開始找莫氏的麻煩,莫家也有人為官,他們沒有跟汾陽長公主對著幹,而是在莫氏祭日的時候到寧家祖墳去了,浩浩蕩蕩幾百人,跪在莫氏墳前哭。那叫一個聲勢浩大,嘶聲力竭,連禦史言官都驚動了,紛紛上折子彈劾汾陽長公主。

汾陽長公主毒殺莫氏一事,洪文帝心知肚明,這事皇室本就理虧,汾陽長公主不思低調收斂,竟然還主動找莫家的麻煩,讓洪文帝十分不喜,他喝令汾陽長公主向莫家賠禮道歉並禁足兩個月。

汾陽長公主丟人丟大了,徹底息了做白雲寺善人榜第一名的心思。

本以為這件事到此結束了,沒想到第三年,白衣笑笑生又出現了,他又捐款了,這一次依然是十萬兩,名字被高高寫在善人榜的榜首。

這一次,大家都明白了,這個白衣笑笑生的確不是莫家人,也是故意針對汾陽長公主,人家做好事不留名,單純為了捐銀子。

只不過汾陽長公主倒黴,所以撞了上去。

除了白雲寺的主持法玄大師,無人知道這位白衣笑笑生究竟是何方高人。

京城一直流傳著白衣笑笑生的傳說,有說他是富家子弟,有說他是高門貴公子,也有人說他是某位皇子,還有人說他其實是江南巨賈,總之不一而足。

雖然大家不知他究竟是誰,卻絲毫不影響他的名氣,不影響大家對他的敬佩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