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和我認識的一個人很像

再次踏入杜家本家的門,來迎她們的依舊是蔡媽媽,時隔一年再見馮氏,她簡直瞠目結舌。面前的女人一襲鵝黃色的湖綢小襖,緊俏的貼在身上,隆起的胸脯如蜜桃般飽滿,腰肢盈盈,顯得身形玲瓏,再看她的臉,柳眉鳳眼,寶相莊嚴,有一股端莊和風情混合在一起的美。

“琛三奶奶,一年不見,我都不認得了。”蔡媽媽咋舌。

馮氏悄悄和若薇交換了一個眼神,才淡淡的道:“之前是我有身孕,又為了懷孩子,可不就拼命補嗎?如今孩子生下來,我只不過是恢復常態罷了。”

蔡媽媽在之前沒見過馮氏,想了想她見到馮氏的時候,人家的確才剛剛生完,現下過了一年,自然就不同了。

這一年,因為有杜宏琛十四兩的額外收入,馮氏所賺三十兩幾乎能存二十五兩下來,故而她闊氣的給全家裁制了新衣,這次過來祝壽還花了二錢定了一擔壽桃來。

蘅哥兒剛下來走了一會兒,就鬧著要馮氏抱,蔡媽媽看向蘅哥兒,虎頭虎腦的樣子,睫毛尤其長,烏黑的眼珠露著聰明,薄唇很似他娘。

才一歲多的蘅哥兒也很聰明,到了馮氏的懷抱,就乖巧起來。

馮氏也是無奈的對蔡媽媽道:“我這個小哥兒自小沒有離開過我,少見生人,您別見怪。”

其實也是因為馮氏覺得孩子太小,不能接觸太多人,誰知道那些人身上有沒有病,小孩子本來容易生病,如果不是滿一歲了,都不會帶他出來。

蔡媽媽道:“這麽俊的小哥兒,您是得看好,尤其是拍花子的多了。”

“正是呢。”馮氏答道。

若薇聽馮氏和蔡媽媽一路在說話,其中提到容推官家,已經升了通判了。大抵是容家已經走了,她才敢說起人家:“那容家老太太原本是揚州富商的女兒,原本嫁了個家中資助的少年秀才,那少年及冠之年考中進士,容老太太才和她完婚。哪裏料到,二人外任不到三年,就死在了任上,虧得這位容老太太性情剛強,守寡數年,把兒子養大,這位容大人也是一樣二十三四歲就中了進士,娶的是死去的容老爺子的同儕國子監祭酒之女。還真是朝中有人好做官,做了幾年推官就直接升通判了,您知道是升到哪裏去了,是臨安府呢。”

臨安府可是兩浙的首府呢,尤其富庶之地。

馮氏關注的點卻很不一樣:“堂堂國子監祭酒能看中一個喪父的少年,也是眼光很準啊。”

蔡媽媽笑道:“琛三奶奶,看您說的。三萬兩聘金,這容大人又是個少年舉人,怎麽不好呢?”

“您知道的真不少。”馮氏佩服不已。

蔡媽媽又有些驕傲道:“我們太太和大奶奶娘家都在京中,消息還是很靈通的。”

杜家今日張燈結彩,就連下人們都穿的很喜氣,若薇隨著馮氏到正廳給杜老太太磕頭。說起來杜家本家也算是服氣了,杜家老太太看到馮氏,還以為是自己眼花了,甚至久不見的杜家大房的閔氏也是訝異不已。

“三弟妹,過來這裏坐。”閔氏一派溫和長嫂樣。

馮氏雖然心裏恨及閔氏,但在本家面前自己鬧出來,即便自己占理,也是自己的錯,故而她也虛與委蛇的笑道:“大嫂,你們也來了。”

這樣的壽宴,即便是請本家,也是請有頭有臉的,平日在縣裏也是人物的閔氏,在這裏也只能敬陪末座。

閔氏身邊帶著杜若蘭過來的,兩年未見,杜若蘭越發亭亭玉立了。

杜若蘭倒是誇起若薇來:“三妹妹,你是越發可愛了。來,我這裏有一枚香包,我看跟你的衣裳很配。”

前世杜若蘭能說親給縣令的兒子,還是在爹中舉之前就有了這門親事,看來和本家關系很大。

果然,馮氏問起:“大嫂你們送的什麽過來的?我只弄了一擔壽桃來。”

若薇分明瞧見閔氏目光閃了閃,只是笑道:“不過是些容易克化的細點,還有兩簍鮮果。大家應該都送的大差不差吧,哎呀,這是小哥兒吧,生的真好。你們和我們如今住的又遠,我們也不知曉你們住哪裏,喏,這個紅封就當給哥兒的。”

顯然馮氏也知曉她沒說實話,一味的哭窮起來,把人都累瘦了,杜宏琛沒功夫讀書,連買書和買紙的錢都沒有,還在人家家裏坐館,日子如何不好過。

閔氏不好再說什麽,但她很清楚三弟考個秀才,前前後後都花了多少銀子。誰有錢陪她們這樣折騰,也許有一日,三弟會中。可就像三弟妹抱怨的,她家分了區區十畝地,出息不多,又添了個小兒子,筆墨紙硯書都是很大一筆開銷,她當然有多遠就離多遠。

沒辦法,她自己也有家。

為了長女的親事,她也算是費勁心思了,去年湊巧之下便宜得了一架黃花梨花鳥十二扇圍屏,又尋了一柄烏木拐杖,甚至知道杜老太太喜歡牡丹花,還托人尋了十兩銀子一盆的姚黃送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