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請郡王坐鎮西京(第2/5頁)

他每天都要問李靖,真的確定李二郎會派人來嗎?

李靖總會耐心十足地告訴他,如果是冠軍侯,絕對會在楊廣死的第一時間派人南下巴蜀。因為巴蜀是勸一勸就能拿下來的地方,冠軍侯不會讓給其他人。

柴紹提心吊膽,只能抱著白熊寶寶心裏才有一點寬慰。

李靖的判斷沒有出錯。

其實在他和柴紹剛到達成都,李世民就已經派長孫無忌和李壽出發了。

長孫無忌剛到達劍門關,還以為要費些功夫才能入蜀,沒想到被早就恭候多時的官吏恭恭敬敬地迎了進來。

他才知道,钜鹿郡公柴紹和馬邑郡丞李靖早就已經把巴蜀給勸降了。

長孫無忌心中震驚,表面上裝出了一副雲淡風輕的表情。

啊?柴紹不是孤身去隴西投奔我們了嗎?他怎麽跑成都來了?馬邑郡丞李靖又是怎麽回事?他怎麽會和柴紹混一起?

李壽更為震驚。

李壽雖然早就聽聞李世民的威名,但沒有親身經歷過,總還是有點認知不深刻。

李世民派他和長孫無忌勸降巴蜀,雖然以長孫無忌為正他為副,但長孫無忌很年輕,之前沒有傳出過才名,自己又是李世民的長輩,他覺得最後肯定還是自己力挽狂瀾。

李壽不是瞧不起李世民。他也很看好李世民,且已經決定在奪嫡中站在李世民這邊。但他的看好,還是小瞧了李世民。

原來李二郎早就派使臣來勸降巴蜀,自己和長孫無忌帶著這幾千人來巴蜀只是接收巴蜀,不是勸降嗎?

李壽心裏堵得慌。

李世民才多少歲啊,這也太厲害了些。而且他不僅自己厲害,手下也能人如雲,隨便派兩人就能勸降巴蜀。

更讓李壽驚訝的是,李世民似乎都沒擔心會失敗,居然只派了钜鹿郡公和李靖兩人去巴蜀。

李靖就算了,不太熟悉。柴紹是李世民的姐夫,李世民可不會派柴紹去送死。

李昭起兵後與李壽招募的兵卒合流,柴紹孤身投奔隴西的事,李壽當然知道。

原來柴紹已經遇見了李世民,並被李世民授予了秘密任務?

李壽長籲短嘆,有一種自己還沒有支棱起來,就被後浪拍死在沙灘上的唏噓感。

長孫無忌心裏也很慌。

長孫無忌是李世民的青梅竹馬,柴紹的本事,他自然也是知道的。

柴紹當然是個能人,磨礪一二後當個獨自領兵的大將綽綽有余。

但長孫無忌不認為柴紹能厲害到孤身入蜀勸服蜀郡太守獻城。

柴紹怎麽能料到李二郎會派人來蜀郡?又為何要冒險?

他是李二郎的姐夫,到了隴西就有享用不盡的榮華富貴,根本不需要冒險為自己賺功勞。

長孫無忌立刻憑借直覺鎖定了李靖。

這件事一定是李靖主導!

柴紹不需要功勞就會被重用,但李靖不能,所以冒險賺取功勞的人一定是李靖。

李靖是如何說服柴紹?他又是如何確定李二郎會迅速派人去蜀郡勸降?

長孫無忌心中難免湧出危機感。

李二郎麾下本來就能人如雲,自己搶個功勞不容易。沒想到又有一個大能人主動來投?

不過長孫無忌心裏慌了一會兒,就迅速壓下了自己心中的不適。

他想起了李玄霸對他的勸誡。

李玄霸說他器量小,重權勢。明明身為未來皇後的同母兄長,權勢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所有人都不可能越過他,“你到了這地位還重權勢,器量小,你是想越過最後壓在你頭上的那一人嗎?”

李玄霸也是長孫無忌的青梅竹馬,所以什麽犯忌諱的話都能直言不諱。

長孫無忌當時白了李玄霸一眼,回答道:“一人之下?不是兩人之下嗎?這天底下除了皇帝之外,權勢最重的人只可能是你。”

李玄霸回答:“但我懶,恨不得躺平什麽都不做,你能嗎?對吧,二哥?”

在一旁啃果子的李世民擡頭,給了李玄霸和長孫無忌一個“你們在說啥,我根本沒聽”的表情,

長孫無忌回憶結束後,啞然失笑。

他低聲自言自語道:“李三啊李三,你確實是了解我。”

不過既然自己永遠也不可能成為“一人之下”最位高權重的那個人,長孫無忌的心態平和不少。

“這是個人才,必須牢牢地為妹夫拴住!”

長孫無忌立刻做好決定。

他先在自己軍中誇贊李靖,說李靖原本就是李世民的人,一直隱忍不發,現在一鳴驚人。

他又對蜀地前來迎接的官吏說起雁門之戰,先帝楊廣被打得嗷嗷直哭,李二郎李三郎兄弟二人聯手大敗突厥,馬邑郡丞李靖就是在這個時候與李二李三結為好友。

“主公雖然讓他入蜀,但只是以為他能暫時穩住蜀郡太守,我才是真正的使臣。沒想到我居然成了蹭功勞的人了。”長孫無忌大笑,對李壽道,“還好你是主公的叔父,我是主公的妻兄,我們都不需要功勞就有榮華富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