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連升三級(第2/4頁)

那公公想來是皇上身邊的大太監,提醒道:“皇上,這兒風大,回頭吹著了。不如進去再慢慢瞧。”

皇上倒也沒堅持,徑直往殿裏去了。

一時就有太監來叫他們起身,等跟在皇上身後的王公宗室全都進去了,才有太監引著他們一家進了宣明殿的正殿。

進門就見一眼望不到頭的大廳裏,立著一根根頂天立地懷抱粗的金絲楠木大柱。

大殿的正中上首,坐北朝南,放著一張金龍大宴桌,後頭豎著紫檀木金龍邊嵌琺瑯五倫圖大屏風。

皇上坐在正中。

左側有一張宴桌稍小,也是金龍宴桌,坐的是太子。

下頭兩側東西一字排開,擺放著數十張的宴桌,俱都鋪陳著明黃桌布。

男左女右,席面上已經坐滿了人。

他們一家三口最後進來,立刻成了目光的焦點。

江淩站在永勝侯與白夫人身後,只覺得莫名其妙,他們一家與這些人沒一個熟悉的,他有一種草雞進了鳳凰窩的不適感。

正尷尬,就被小太監引到了皇上的宴桌之旁。

就見皇上興致極高,笑指著他道:“我就說你眼熟。今日才知道是為什麽!果然是像的!”

江淩:……像什麽?或者是像誰?

那天皇上頭一回見他,也是一直盯著他打量。他當時還以為是見自己長得好看。原來不是。

電光石火之間,他心裏冒出一個奇怪的念頭。

正想著,就聽太子道:“還是父皇慧眼如炬。江淩長得,果然有幾分像當年的孝慧仁皇後。”

一顆石頭落了地。

雖是歷經了幾代,江家與皇室的血緣早就淡薄得如白水。

可是細究起來,皇上跟太子與他們永勝侯府仍算是親戚。

皇上被奉承得大笑起來,道:“本是想不起來,昨日祭祖,見了先孝慧仁皇後的畫像,這才明白過來,難怪朕瞧著江淩,就覺得親近。”

語氣中不免帶著得意,又指著江淩叫他去見幾個年邁的宗親,讓他們瞧瞧像是不像。

這種情形之下,誰會掃皇上的好興頭?自然都沒口子地誇江淩,說他不但長得像孝慧仁皇後,怕也有幾分孝慧仁皇後的品格。重點當然是皇上英明神武,洞若觀火,什麽也逃不過皇上的一雙慧眼。

甚至還紛紛說起當年孝慧仁皇後的事跡來。

一時殿中感懷當年,熱鬧非凡。

動情之處,皇上便道:“想當年孝慧仁皇後何等高仁厚德驚才絕艷!近日雪災肆虐,民情悲苦,想來她老人家在天之靈心生不忍,這才派了江淩來助朕!朕今日當再追謚她老人家一個慈字,以為緬懷。日後便稱孝慧仁慈皇後。”

江淩一時有些回不過神來。

這對江家,可真是天降隆恩了。

永勝侯與白夫人自然比他還震驚,兩人顫著聲音匍匐在地謝恩。

江淩見狀,也忙跪倒。

耳中聽著殿內一片此起彼伏的頌聖之聲,心中卻是思緒萬千,五味雜陳。

想不到讓他一飛沖天的竟然不是他的才幹,而是他的長相。

不過他素來不是那喜歡鉆牛角尖的人。

憑長相那又怎麽樣呢?

長相也是天賜的福分啊。

他跟在永勝侯白夫人身後謝過恩,便有小太監來引著,起身準備退下去。

不想就聽皇上又道:“等等。你們江家既是孝慧仁慈皇後的娘家,便是在這裏坐著享宴也不算逾越。在哪裏給加幾個座兒吧。”

江淩:……

這份恩寵怕是到了下半日便會傳得全京城人都知曉了。

江家三人又忙下跪謝恩。

一時謝恩畢,等著宮人安排座次之時,就聽有人笑道:“父皇,兒臣慚愧。之前與江淩雖是相識,竟沒瞧出他長得極似孝慧仁慈皇後。不如就把座兒加在我這桌吧。”

“你呀,成日嬉笑玩樂,不務正業,認識的人倒是多。”皇上嗔笑道,語氣中都是寵溺。

江淩聽得這人認識自己,一時倒想不起是誰,便半擡了頭,偷偷看去,卻見說話的人二十上下年紀,修眉高鼻,面龐略扁,下頜寬大,穿著金黃袍服,肩部與前胸都有兩條團龍,儀表堂堂。確實是他認得的,是誠親王。

就聽誠親王嬉笑出座上前行禮道:“父皇,兒臣也想替父皇與皇兄分憂啊。可父皇英明,皇兄能幹,兒臣還是少給你們添亂了。不過,今日父皇既緬懷孝慧仁慈皇後,兒臣也想表表孝心,替永勝侯求一個祠祿官之職。”

祠祿官名義管著京城內外的宮觀,其實是個虛職,領幹俸、無官品,不用上朝辦公事。一般都是加給勛臣賢老的優遇。只因這些人年紀或是才幹不足,不能授予實權,又或是皇上想多給誰一些品外俸祿,便任以此官。

江淩聽到這個建議,心中不由警惕。

誠親王作為皇後娘娘的幼子,在京中的名聲向來有些荒唐。不然也不會以堂堂親王之尊,跑去偷聽柳鎮的洞房墻角。當初救人的是錦魚而不是錦心,這事就是從他府裏傳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