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一分不動(第2/3頁)

這才又彼此一一作別。

等諸客散盡,已經是戌時二刻。錦魚與江淩早累得話都說不出來。錦魚便命茯苓善後,與江淩兩個回到曉光院,咕咕喝了幾杯水,趕緊洗漱了,一覺睡到天亮。

*

酒宴剩下的菜肴,江家過節似地好吃好喝了好幾日,直到過了中秋。

江家上下人等無不喜笑顏開,尤其是下人們都暗中道:怎麽以前凇大奶奶管家時,處處克扣。到了淩三奶奶手裏,卻是這般闊綽,都道早該叫淩三奶奶管家才是。

這些閑話都是小丫頭圓兒傳給錦魚聽的。那日錦魚見她機靈,便讓她跟著豆綠打個下手跑腿。小姑娘自然是歡喜壞了。有什麽消息都跑來說嘴。

不過這話錦魚聽了,還是暗暗搖頭。

她不過是還沒工夫理會江家的事罷了。

國色天香園因為之前那場宴客,車水馬龍的,轟動了整個常恭坊新安坊,便有人來打聽,聽說可以租借,也可以代辦宴席,便一家傳一家地,一連訂了十來家,連九月初九的重陽節都有人早早訂下了。

因剛剛上手,她只好親自盯著,怕砸了招牌,就覺得手上人手不夠用。

她的四個陪房,袁大娘子針線上還不錯,她派到了西市的錦紅衣肆去了。

其余三人,一個要管國色天香園的花草,一個還在外頭查看她其他的嫁妝,剩下一個魯媽媽,她留在身邊使喚。畢竟茯苓豆綠香羅都是沒成親的丫頭,出出進進的不如媳婦方便。

至於丫頭,香羅,她是用上了。只有玉鈺……那是許夫人的人,她至今不敢亂用,只讓她關上屋子裏做些針線上的事。

想來想去,實在選不出人來管理國色天香園,只得寫了一封信讓茯苓帶給老太太。

反正老太太之前說過,要人手,找她的。

不想老太太竟是個急脾氣,當天就叫茯苓領回來兩個人。

夫妻兩個,四十歲上下,都長得大臉盤子,看著就忠厚的樣子。男的姓梅,說是塞上樓的二掌櫃。

這塞上樓錦魚倒也聽說過一耳朵,是老太太的陪嫁,賣最烈的酒,炒最辣的菜,是京裏有名的西域酒樓。那些曾經戍過邊的兵士武將們,進了京都喜歡到那裏去聚會。

她先覺得有些怪異,她這是花園子,怎麽派個酒樓掌櫃的。

可再一想又覺得再妥當沒有。她也不缺會種花的人,卻缺個能治辦宴會的。

當下便應下來,按著他們原來在塞上樓的工錢二十兩,多給了二成,說好一年到底,還有一分紅利的分成。

這梅掌櫃是個熟手,錦魚也不是個喜歡事無俱細都要伸手瞎管的人,沒兩天梅掌櫃那頭就上了手。

她總算是騰出手來,打算整頓一下江家。

入不敷出,終非長久之計。

侯府的賬又多又亂,她這些日子一點點地盤,這才理清了些眉目。

如今才到八月底,內外院加一處,賬上的現銀不足五百兩。外頭還欠著六千三百兩。

莊子的收成還沒全上來,按往年的數目計,也不過是三千兩的收入。

再加上永勝侯爵祿一年八百兩,永勝侯世子一年四百兩,江淩二十兩,一共只有四千二百二十兩的現銀收入。

幸好糧食牲口雞魚蔬菜等物倒都由莊上供給,不然怕真要餓死。

家中主子其實不算多,不算旁支,一共只有二十五人。仆從卻有一百四十五人。

每月的月錢,永勝侯一百兩,白夫人二十兩,這兩人一年就是一千四百多。

剩下的,發完上下月錢,基本日常用度便已經不夠使了。人情往來等其他用度,不夠之時,便靠典當家中物品土地,熬過一個月是一個月。

這樣寅吃卯糧繼續下去,怕是沒兩年,江家連個空架子都不剩了。

因而這日江淩下了差回來,兩人吃過飯,散過步,回到曉光院,錦魚便拉他到了西廂。

西廂本來有兩間屋子。錦魚原本打算她跟江淩各挑一間做書房。

江淩卻道不如打通了,省得兩人忙起來時,各自呆在自己的書房裏都不見個人影。

錦魚想想也有道理。

打通後,南北兩面墻都齊墻打了高至天花板的書架子,放滿了各種書籍。

北側是江淩愛看的史書遊記,南側是錦魚喜歡的各種雜七雜八的書籍,種植類的最多,也有講插花的,講畫畫兒的,講刺繡的。

靠西窗下,相對著,各橫放了一張大紅木書案。這樣兩人一擡頭都能看見對方。

南側桌子與書架之間,放了一張寬大的紅木獨板雕如意紋羅漢床。床上放著厚厚的茜紅絲褥,設著桃灰繡花開富貴的大引枕。床前放著同套的大茶幾。

錦魚便叫人開了西邊兩扇軒窗,上了茶水,與江淩兩個坐在羅漢床上,把家中情況簡要說了。

江淩先是不知道家道艱難至此,聽完不免慚愧道:“家中這光景,也用不著這麽些下人。我看先賣掉一半,一人十兩,也有七百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