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偷聽壁角(第2/3頁)

到底新婚燕爾,自是濃情蜜意,不消多說。

外頭王媽媽在門口尖著耳朵聽著裏頭響動,不由慢慢放了心。

四姑娘論長相家勢與小公爺都是極般配的。

她就怕四姑娘心氣高傲,不肯低頭,既然軟得下身段,這日子還怕過不好麽?

等四姑娘當了家,她們一家子還怕撈不著個肥差?

她便捶捶酸脹的老腰,準備下去歇息了,不想猛地就見那新房後的夾道裏,竄出兩三個黑影子來……,她嚇得失聲尖叫。

那幾個卻是嬉嬉笑笑,嘴裏亂嚷道:“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新娘哭,新郎笑……窗外偷聽的貼壁角,媽媽大驚小怪好無聊!”說著便自行開了院門,揚長而去。

王媽媽半晌沒回過神來,她剛才明明帶著人前後都搜過的。

等回過神來,不由暗暗叫了一聲糟糕。

忙急急往外追去,可她是初來乍到,東南西北都分不清楚,出得這進院子,外頭早沒了人影子。只得又轉回來,卻聽門一響,小公爺穿著不整的中衣,外頭披著大紅衣裳,沖了出來,怒道:“出什麽事了?還讓不讓人安穩了?”

王媽媽也不知道他聽沒聽見剛才那幾人說的話,若叫四姑娘知道她辦事疏漏,不全怪到她頭上來,忙笑道:“不知哪裏來好大一只肥貓……我一時驚嚇,擾了小公爺。”

柳鎮怒視她幾眼,轉頭進去,重重關了屋門。回來便對錦心道:“你家這個陪嫁的婆子太過聒噪了。”

錦心為討柳鎮歡心,第二日便遠遠地打發了王媽媽,叫她去替自己巡視各處的嫁妝,只把香絹等幾個年少的丫頭留在身邊伺候。又吩咐陪過來的四房人家,都以她的奶娘洪嬤嬤為首。

*

永勝侯府這邊,一大早,錦魚便起身梳洗,由江淩陪著,去給公婆敬了茶,認人。

踏出曉光院,她立刻才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永勝侯府的窘迫。

曉光院雖只有一進大小,可是到處都是新的。

漆是新的,地是新的,門扇窗戶都是新的。墻也是塗得平整雪白。

她本來還暗道這永勝侯府並不像外間所傳那麽窮窘,可一出院子門,她便看出這家的破敗。

首先便是各處的花木,全都長野了勢,與各色茅草竄得老高,跟原來的花木糾纏在一處,也分清哪裏是花哪裏是草。

路上經過的幾處地方,也都漆褪瓦殘的,顯得相當破舊,窗上糊的都不是紗,而是發黃的皮紙。也不知道多久沒換過了。

她不由想,江家為了結景陽侯府這門親,怕是老底都翻出來才下了聘禮,替她收拾出了間看得過去的新房。

認親的大廳叫作常善堂。取《道德經》“天道無親,常與善人。”之意。

雖也是個五間開的大廳,地方盡夠,可是梁柱烏塗塗的,漆都掉了個七七八八,露出木頭本來的褐色來,一條條斑駁得像開了裂。

上首的紅漆架子屏風倒是新的,不過紗屏刺繡金玉滿堂,家中女眷自己動手就行,不值什麽。

地上的家具花幾都跟柱子差不多的模樣。但凡有人動動身子,還能聽見椅子不耐煩的吱吱咯呼聲。

江家有些什麽人,她倒是早就知道了。只是不認臉,今日一見,倒是感受到了江家人對她的和善。

名單上的人全數都到了場。

雖然每個人穿得還算新鮮,可是頭上的飾品瞧上去到底不比她在景陽侯府瞧慣了的那麽花枝招展。

錦魚也不是嫌貧愛富的人,這些人窮也好富也罷,她都要與她們打一輩子的交道,因而都當這些人是她未來的親人看。

每個人她都有用心準備了針線。

雖因時間有限,不可能人人的東西都由她親手繡出來,但花樣子和配色全是她親自描繪挑選的。因此那針線活兒一拿出來,就叫上上下下的人全都贊不絕口。

二嫂子顧氏更是舉著她送的歲歲平安荷包道:“滿京的人都說我們顧家的繡品是天下無雙,可惜我是個笨的,只會繡,不會畫花樣子。瞧瞧這麥穗,一根根都跟花兒般好看,不知道三弟妹是哪裏找來的花樣子?”她說話秀聲秀氣的,人也長得文文靜靜,與大嫂胡氏的爽朗極不相同。

錦魚忙笑道:“是我自己胡畫的。若是二嫂喜歡,只管來找我要。”

大嫂胡氏手中也拿著個荷包,卻是連年有余,舉著笑道:“我這蓮花可比你那麥穗還好看。不過……三弟妹,你是不知道,我是天天盼著你早點進門。按理我不該急著說這話,可是難得今日老爺太太全家子都在……我也顧不得了。我早聽說你是個能幹的……不說別的,光說你這些個嫁妝……”

“初英!你三弟妹才進門,你這樣說豈不叫她誤會!你好歹叫她松散些日子,你便再忍上三個月罷。”打斷胡氏的是白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