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第2/3頁)

她也忙笑盈盈地上前牽住錦柔的手,問道:“你們怎麽在這裏?”

錦柔不著痕跡地掙開了她的手掌,臉上笑容依然明媚如秋海棠:“因小公爺說與大人們在一處,太過拘謹,因分了兩處而行。各位夫人去了觀音殿,我們便都來了洗墨池。難得大家能出來一回。自然要淘氣一番。”

兩人便沿著池子往石拱橋走,就聽錦柔道:“彈琴的正是敬國公府的小公爺,你可認得?”

錦魚想想,搖了搖頭。她偷看的事,旁人也不知道。說認識倒是奇怪了。

錦柔有些得意,便站住腳,指著醉筆亭那頭道:“旁邊依柱而立,身著淡紫色錦衣的,是神京出了名的才子,姓王,祖父如今任著戶部尚書。”

錦魚對京中權貴知之雖少,卻也聽說過這位王才子的大名。“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這位公子乙酉年中了驥北案首,才名遠揚。名青山,字水洲,號白鷺公子。她不由多看了幾眼,就見這人果然生得極好,眉目如畫,五官輪廓無一不精致,神態清高絕塵,似乎對她們的動靜一無所知,或者完全不感興趣,只怔怔盯著池邊玉簪花出神,不知道在想什麽。

胳膊又被扯了一下,還是錦柔道:“石桌邊,身上穿著金絲流光寶花錦,拿著個琥珀杯正在喝酒的,那是宏圖侯鐘家的三公子,單名一個哲字。人稱金算盤,一身市儈,倒不像是個侯門公子。”言下似有鄙薄之意。

錦魚投過視線,就見這鐘三公子容長臉兒,白凈斯文,那身花團錦簇的衣裳,隔得老遠,都金光刺目,倒像是用了真的金絲。一向衣飾華麗的小公爺跟他一比,都要甘拜下風。

鐘三公子似乎注意到她們,好奇地舉目朝這邊瞧了過來,還笑了一笑,一副和氣生財的模樣。

錦魚也客氣地回之一笑。會經營能生財,有何不妥?她是來交友的,不是來結仇的。

一笑之後,她便挪開眼神……不想目光落處,對上了一雙幽黑靜謐的眸子。

白如玉版的面龐,半舊的素藍色圓領袍,像空谷的孤松,月光下靜靜的寒江,藏匿在鐘三公子周身揚起的一片金光裏。

他正順著鐘哲的視線側著臉往這邊看。

明明身邊都是人,還有熱烈的琴聲,可江淩卻像被裹在一層明紗裏,好像這些熱鬧都與他無關,他只是個旁觀的客人,孤寂清靜,互不打擾。

整個人驚人的安靜與素寂,卻又漂亮得驚心動魄。

她的目光落過去,便只能凝聚在他一個人的身上。

幽黑靜謐的眸子在她的臉上停了一瞬,微微一怔,便又如初次見時那般,默默轉過頭去。

可他剛轉回去,卻是一頓,猛地又轉了回來,目光露出明顯的驚訝。

錦魚正怔忡失神,卻聽耳邊“噗嗤”一笑。就聽錦柔道:“哎呀,五姐姐這是看到五姐夫就挪不開眼了麽?!也是,五姐夫可是京中有名的玉囊呢!”

錦魚有些沒聽明白,不知道錦柔何意,只是想:他沒見過自己,剛才那吃驚的模樣,不會是認出豆綠來了吧?幸好今日她想著要結交貴女,怕叫人看輕了,剛才特意打扮了一番。

卻不敢再看,只當沒聽見錦柔的譏笑,只裝作無謂地敷衍朝亭子那頭掃了一眼,見有一個黑色柱子似的人站在小公爺身後,也懶得細看面目。

這時卻聽琴聲一停,亭子裏有人拍掌叫好。

便聽有人道:“把這琴給姑娘們送過去。請她們也推一人還酬一曲,方是道理。”

就有幾個小丫頭,抱琴的抱琴,擡凳的擡凳,往石拱橋上跑。

路過她們,有丫頭認識錦柔,問了聲好。

錦魚慢慢跟著錦柔上了橋,就見除了錦心,還有三位姑娘。錦柔便一一替她引見了。

一位大約十三四歲,梳著雙丫髻,紮著珍珠頭箍,一粒粒珍珠能有龍眼大。瓜子臉,狹長眼,生得十分秀氣。叫鐘微,原來是鐘三公子的妹妹。

一位卻有十七八歲的模樣,比她們都年長些。眉眼比錦心還要精致美麗,與王才子有幾分相像。通了姓名,果然是王青山的長姐,名喚王青雲。

最後一位與她相仿的年紀,長得粗眉濃眼,英氣勃勃,沖她一笑,臉頰上露出兩個深深的酒窩。是安國伯家的嫡女,姓柯,叫秀英,在家行三。

錦魚見眾人態度疏離,心知交朋友這事欲速則不達,再說這幾位的性情她也不了解,倒不必急著巴結,當下便也不刻意言語,斜靠在橋欄杆上,認真欣賞四周的玉簪花。

就見繞池怪石間,一叢叢玉簪茂盛葳蕤,綠盤金邊,中間白色的花朵綻放如一捧捧雪柱冰棱,叫人如身在畫中。

耳朵裏就聽眾人推舉錦心彈琴回贈。她不由微微一笑。這些姑娘自然都是聰明伶俐的。知道小公爺到底想要誰的酬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