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本鄉本土的‘名人’

如今,魏濤的車子,在廠區暢通無阻。

碳素廠短短時間規劃處三分之一的廠區空閑地方用來大棚種植,且在設備運輸集中到一些區域後,老化的廠房還會拆掉,更集中的騰出土地來,搭建果蔬大棚。

廠子裏,工人們很忙碌。

種菜種水果是一批人,搭建大棚,進行各種搬運拆卸工作,土地平整,刨開那些早已經破爛的水泥路,恢復土地原本的樣子,這些都需要人,一個都不需要從外面找,本廠工人即可,只要以正常恢復生產的名義,給工人們下發開工的通知,幹什麽不還是廠裏說得算?

很多工人,更喜歡這樣的模式,而不是魏濤提出的單獨給他們開工資模式,骨子裏,他們還是更在意自己碳素廠工人這個身份,對於脫離工廠去做一些工作,心裏還是沒底。

“鄒廠長,那就按照獎金的方式,將多出來的錢,成比例的發放給大家吧。”

鄒建設最近跟魏濤走的很近,通過邵銳和吳旭的共同關系,大家都有共同朋友,鄒建設又是那種對自己未來很有想法的人,選擇一個外部的朋友會非常謹慎,魏濤在方方面面都符合他的要求,縱觀他這幾年所做的事情,未來必定是相輔相成的模式,不會拖後腿。

這樣的朋友,值得我結交,也值得未來我手中擁有了一些東西,給他開一些方便之門。

能量多強大不是標準,懂得適可而止才是最重要的標準。

本身趙佰利這位正廠長是那種強硬的老派風格廠長,沒多大能力,但民望尚可,只是強勢的做派沒有相應能力搭配,很難真正帶領一個被時代遺棄的工廠重新走出一條路。

鄒建設也努力過,也試圖用自己外部的力量幫忙,但很顯然杯水車薪,只能解一時之渴,不過他認為這樣也不錯,能多給工人們每年多解決一點工資獎金,至少比什麽都不做要強。

趙佰利等老派的人覺得鄒建設的行為有‘低賣’的嫌疑,沒有公開說他是來鍍金,未來做錯事大家要承擔,已經是給了他這個副廠長莫大的面子,也是對他做人的一份認可。

機會擺在這了,沒有阻礙了,鄒建設是想要做出成績的,要說成績占七,為工人占三,不為過,畢竟他擁有著一些旁人沒有的能量,甭管多少,只要肯用到碳素廠,則必然會帶來一些好的連鎖反應。

新型的大棚材料就是他幫著聯系的,冬天還好,夏天炎熱,既要光合作用的陽光曬,這封閉大棚又不能太熱,材料的阻熱效果也就成為了首要考量的標準,畢竟夏天阻隔外面的陽光照射熱量,冬天了也能將內部比外部高的溫度熱量,同樣阻隔不流失。

人多好幹活兒,整體還有著相配套的成熟流程,一旦展開,短短時間,已經有十幾個大棚投入到了使用。

趙佰利和韓明能帶著人鉆進棚內工作,鄒建設則更注重跟魏濤的交流,更清晰的從他那裏了解整個產銷一條龍的模式。畢竟,誰的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如果這邊失敗,工人和廠子也受損失。

兩人走進了一個大棚,進來後頗有些豁然開朗的感覺,外面的燥熱難當感覺散去了大半,陰涼的感覺襲來,比不了車中空調涼爽,卻自有一番土地內返上來帶有泥土芬芳的涼爽。

“采摘和裝箱再到搬運,這個過程也需要培訓,時間不會多,三兩天,別小看這些環節,給人感覺好似有手就行,像是草莓,摘好了,裝好了,搬運不出現擠壓,量小看不出來,幾千斤上萬斤,上下皮毛品相有差異的果實出現百八十公斤,價值方面就會差上幾百塊……”

鄒建設很認真的在聽,頻頻點頭,細節決定成敗,廠子實際上可以不去承擔這些風險,也無需考慮這些事,我們出人出地按照你的標準來。救的是廠子裏工人們的生計,又不是真的從今以後就給你魏濤打工了,產品從我們這出去,你賣多少錢,盈利多少,跟我們就沒關系了。

大鍋飯的思維模式,依舊沒變,趙佰利和韓明都是這樣,還端著大廠的架子,他們可以帶著工人一起努力去完成屬於他們的工作,這個標準他們會精益求精。多的,不會想也不會去做,骨子裏還有些抗拒,抗拒我們不會成為資本家手裏的工具、為他們攫取收益。

鄒建設考慮問題的方式不一樣,有機會能夠接觸到更多產業模式,他個人是很感興趣的,況且他的思維模式也不會覺得這是被魏濤利用,人家給了我們一條路,轉回頭我們就想人家是別有用心,這樣僵化的思維,也難怪十多年了,工廠得到無數的扶持都只能是延緩滅亡,帶不來一點希望。

“魏濤,你人在哪?”吳旭的電話打進來。

“我在碳素廠這邊大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