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犯罪現場之目擊證人(第3/4頁)

反社會人格障礙患者通常不認為自己有病,也不需要治療,這也是反社會人格障礙最大的潛在危害和難以治療的原因。

反社會人格障礙的人,經常會做出違法的行為,比如偷盜、打架、搶劫、傷人等等。

性格極度利己,為了滿足自己的利益或者樂趣,不惜傷害他人。

性格沖動魯莽,做事不考慮後果,暴躁易怒,極其不負責任。

哪怕在做出損害他人生命或者利益的行為之後,他們也沒有悔過之心,反而認為是對方愚蠢或者罪有應得,用‘生活是不公平的’等理由來為自己開脫。

反社會人格障礙在正常人中的發病率是很低的,但在某些特殊環境下,發病率可以高達百分之五十以上。

比如監獄、戒毒所、高壓司法環境、或者經濟貧困、遷徙等社會文化中的群體。

同樣的,腦部的創傷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大患病的風險,尤其是年幼時受到傷害,但父母等人比較冷漠簡單處理。

在跟羅前講述了這個心理疾病的產生和表現之後,元嘉給出了自己的判斷。

元嘉:“你剛剛說吳教授懷疑是外地人口流竄作案,這個判斷可能有誤差,犯罪嫌疑人的確不是本地人,他可能在幾年前遷徙到這邊居住,並定居於此,從他對附近的道路、攝像頭等熟悉程度可以得知,他並非是流竄作案,甚至有可能就居住在陽嵩鎮周邊。”

聽了元嘉的話,羅前微微有些激動起來,在他的一番描述下,思路也逐漸清晰了。

最關鍵的是,犯罪嫌疑人只要還沒離開本地,那麽破案的難度將會降低很多!

這段時間對出入的外地人口排查,可謂是苦不堪言,工作量極大,又找不到準確的線索。

元嘉:“據此,我們可以推出來犯罪嫌疑人的一些行為和經歷特征。”

元嘉:“目前無業,但曾有頻繁更換工作的經歷,陽嵩鎮周邊很多工廠,可以挑取人事記錄進行排查。”

元嘉:“經濟拮據,且獨居,父母不在本地,沒有妻兒,單身,在本地居住多年,卻仍有比較重的外地口音。”

元嘉:“身上有債務,喜獨來獨往。”

元嘉:“曾有案底,或者在戒毒所呆過。”

元嘉:“額頭或者腦後可能有傷疤,幼年受過比較重的撞擊傷。”

元嘉:“試一下往這個方向排查。”

羅前手中的煙抽了一根又一根,眼中的光卻越來越亮,在元嘉的分析後,他的思路已經完全清晰了起來。

陽嵩鎮只是一個小鎮而已,同時滿足這些特征,或者哪怕只有兩三項的人也並不多,最多只需要三天時間便可以排查完畢。

他激動起來,時間緊迫,這些天裏在陽嵩鎮的動靜,或許也讓犯罪嫌疑人嚇得跑路了,但只要盡快知道對方姓氏名誰,那麽無論他跑到哪,總能逮回來的。

羅前:“牛逼,要是抓到了,我給你申請大功。”

元嘉:“祝你順利。”

放下手機,羅前咕嚕咕嚕地幹了半瓶礦泉水,拿著傳呼機讓組員們集合開會。

……

人都還沒來齊呢,便有隊員緊急通報了。

“頭!發現線索了!”

“怎麽回事?”

“我們在排查一家五金店的時候,老板娘向我們反映說,事發那晚,她在回家路上遇到一個中年男人,目光很兇,她遇到這名男人的時間點和位置,正好與案發時間吻合,那名男人有重大嫌疑!”

羅前瞳孔微縮,問了五金店的位置,立馬趕了過去。

曹彩靜從未像現在這樣緊張過,五金店裏來了好幾個高大的刑警,連空氣都有些壓抑起來。

自從那晚遇到那名中年男人之後,她心裏就一直惦記著這件事,而後第二天傳來命案發生的消息,膽小的她更是有些懵了。

本來她第二天就想著要舉報線索的,但丈夫勸她不要了,畢竟夫妻兩都是在鎮上工作,小孩和老人在家怕不安全,再說了,她也就匆匆看到對方一眼而已,也不能確定是否就是犯罪嫌疑人。

懷著這樣的心態不安了一個星期,直到警方來店裏詢問,她才忍不住說了出來。

“曹女士,你不用緊張,請詳細地把事情的經過描述出來。”

“那人、該、該不會報復吧……”

“你完全可以信任我們。”

曹彩靜便斷斷續續地開始講了,警員也快速地做著筆錄。

“那晚收档比較晚嘛,天又下著雨,我……”

“他撐著傘,但身上卻是濕的?”

“好像是……我也記不太清了……我就只看了他一眼,他看起來特別可怕,我看他都還沒一秒鐘,我就嚇得趕緊走了……”

“他撐著什麽顏色的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