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犯罪現場之目擊證人(第2/4頁)

但並沒有拍到犯罪嫌疑人。

出租車離開小鎮進入鄉道後,監控錄像便沒有了。

犯罪嫌疑人的反偵察意識很強,在殺害司機後,他並未第一時間離開,而是在附近停留了許久。

而且天下著雨的緣故,夜晚時間段裏拍到的行人都是撐著傘的,根本看不清面容。

如此懸案,該如何破?

……

因為案件的惡劣性,地方台媒體爭相報道,最近這件事情也在蘇南掀起了不小的風波。

抓不到犯罪嫌疑人,市民們都有些人心惶惶的。

首當其沖的便是出租車公司了,司機們借機發起了抗議,不但工作存在危險性,還要被公司剝削。

由此引發的各界矛盾接踵而至,壓力最大的自然便是市刑警大隊。

羅前是今年才升職成為隊長的,這個案件落到他手裏,就像是個燙手山芋一樣,破了自然是大功臣,但問題是眼看著時間一天天過去,這案件一點頭緒都沒有啊!

已經過去一周的時間了,想來犯罪嫌疑人早已經逃離了蘇南,但案子依舊是要破的,現在的社會輿論極大,幾乎全蘇南人都在關注著這件事情的進展。

市委、市政也對此高度重視,懸賞十萬元征集破案線索,也給刑偵隊增加了力量,成立了六十人的破案專組,羅前擔任副組長,進行地毯式地排查。

在線索缺失的情況下,這種方式看似笨拙,卻是最有效的。

上百民警在陽嵩鎮周邊設卡排查,因為缺少犯罪嫌疑人的真實影像,只能通過走訪摸排這樣地毯式地搜捕來尋找線索。

初步的判定是外地流動人口作案,於是挨個清查了全市旅館,追查每一個近期進出陽嵩鎮的外地人,查找近期離開蘇南的可疑人員。

兇器沒有留下,但通過傷口不難反推出犯罪嫌疑人所使用的刀具。

於是警員們又走訪了當地所有的五金店、商場、超市等。

這種排查工作是最最累人的,而且萬一方向錯誤的話,相當於是白做工,卻又不能不做。

……

這些天裏,羅前幾乎沒有休息過。

中午,他剛排查完一地,接過同伴遞過來的盒飯,在路邊坐下來胡亂扒了兩口,便點上一支煙吧嗒吧嗒地抽。

想了想,他拿起手機,給元嘉發了消息。

羅前:“最近的事你都看了吧?”

元嘉:“看了,不好找吧?”

羅前:“雞賊的很,啥證據都沒留下,找人跟挖地三尺似的,怎麽找,你有好建議嗎?”

元嘉自然有關注新聞,但新聞的報道和警方掌握的線索自然是有很大差別的。

破案屬於內行人做的事,羅前不告訴他,他也不會去問。

元嘉:“怎麽樣?”

羅前想了想,便把一些現場勘察的照片和已經掌握的線索跟元嘉提了下,之前那次兩人比賽推測人的職業,他可是輸得夠慘,不過也對元嘉的精準判斷印象極深。

相對吳教授給出的畫像,他更相信元嘉的判斷。

一個真正優秀的刑偵人員,思維一定不是死板的,只要能破案,任何幫助都是可以借助的。

很快,元嘉給出了自己的分析判斷。

“男性,年齡大概三十到四十左右,身高一米七左右,頭部有傷疤,皮膚較白,身材較瘦,臉型較寬,斜眼,眉毛濃密,鼻子扁平,留著薄薄的胡須。”

“有根據嗎?”

“猜的。”

羅前沒好氣地回道:“少添亂,滾滾。”

元嘉沒騙他,確實是猜的,都說相由心生,元嘉便是由對方的心理反推出對方的長相來。

誤差自然是有,同樣的心理畫像,元嘉比吳教授的更詳細許多,而且也有不同,吳教授覺得對方是個二十多歲的青年人,而且長發、牙齒不齊等,這在元嘉的給出的畫像中沒有體現。

心理側寫需要非常廣的知識面,各領域的知識都要涵蓋極其出色,體驗或者經歷得越多,那麽做出來的心理畫像就越準確。

但心理畫像是基於行為統計學的,有點類似於‘經驗’的存在,就像一個經驗豐富的警察,能一眼看出來誰是小偷一樣,同樣也會存在個體的誤差。

元嘉沒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度,但百分之三十還是有的。

不要小看這百分之三十,吳教授對他自己的心理畫像把握度甚至都不到百分之十。

羅前說是這樣說著,但還是認真地把元嘉給出的外貌特征記下來,作為最好的朋友,他知道元嘉自然不會拿他來開玩笑,他既然這麽說了,那自然是有他的道理。

元嘉:“畫像的話,你簡單參考下就行了,我再給你一些有根據的判斷。”

羅前:“說。”

元嘉:“他有嚴重的反社會人格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