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謝謝你理解我(第2/3頁)

江詩韻接過元嘉遞過來的紙巾,擦了擦眼淚,忍不住撲哧一聲笑出來,她真的很開心,也無比慶幸能遇到一個理解她的人。

就像是兩個情緒相通的人一樣,對方根本不用說什麽,她就能感覺到自在和舒服。

心理治療最重要的過程,便是信任的建立。

你最信任的人,其實就是最適合你的心理咨詢師。

對於普通訪客來說,找合適自己的心理咨詢師,首先要在意的,不是對方的各種證件或者資質,而是一種‘感覺’

第一個是,他能夠讓你感覺很容易、很輕松地明白他的意思,他也能很輕松,很容易地理解你的感受,溝通順暢不費勁。

第二個是,你會感覺到有興趣、有熱情跟他聊下去,願意約下一次的會談。

第三個是,會談完之後,你可能說不出今天聊了什麽,但你會明顯感覺到自己受到了某種啟發,對事物的理解更廣闊了、更細致了、更豐富了,對生活也更有信心了。

滿足這三點的心理咨詢師,才是最適合你的咨詢師。

對於很多心理疾病患者來說,他們的要求更簡單,他們不在乎你說了什麽,他們只在乎你是否能懂他、能理解他,因為對於他自己的心理疾病該怎麽做,他知道的或許比心理咨詢師更多。

很多訪客就是抱著這種期望,一個接一個地找咨詢師,其實他們只是想找一個懂自己的人而已。

當然了,大部分時候,元嘉遇到的訪客都稱不上有心理疾病,只是有心理問題,陷入某種困惑當中而已,這時候就需要他去引導了。

抑郁症是非常棘手的心理疾病,對於嚴重者來說,單純的心理開導幾乎是不起作用的。

比如正常人午後在院子乘涼,他可以感受到很豐富的情緒,放松、自然、開心等等,但對抑郁症患者來說,唯一的感覺就是抑郁痛苦,溢滿整個空間。

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吃藥,壓制生理層面的精神缺陷,再配合心理治療,解決因為‘抑郁症’而產生的‘抑郁情緒’

……

聽著江詩韻的話,元嘉笑了笑,柔聲道:“沒事,哭出來就好了,多久沒在別人面前哭了?”

“唔……七八年了吧,最後一次哭,是因為在餐廳端盤子時,把菜湯濺到客人身上了,被罵哭了,特丟人。”

江詩韻說著往事,她離家後就自己工作賺錢了,那時候年紀不夠,只能去小飯館端盤子,街邊賣過早餐,當過洗頭妹,擺過地攤,一路磕磕絆絆地走來,現在是公司的銷售部經理,大家都誇她辦事能力強,跟她年紀差不多大的大學畢業生拍馬都趕不上她,算是公司的頂梁柱了。

平日裏的與人溝通相處,誰都想不到她竟然會是一個重度抑郁症患者,每晚都會控制不住地哭,第二天又得裝作沒事人一樣去工作。

她從不跟人透露心扉,她很清楚,沒人能理解她的感受,甚至有可能成為公司裏大家茶余飯後的談資。

就這樣一直過著,像她自己說的那樣,很累很累,無數次地想要放棄,想從二十八樓縱身一躍。

“其實我也很想上大學的,特憧憬。”

她平淡地說著自己的生活,以及自己的願望,“我很努力地在賺錢,夢想是擁有一套海邊的房子,元老師,你玩過蹦極嗎?”

“沒有,感覺怎麽樣?”

“像死過一次一樣,讓人著迷。”

元嘉重新泡了一壺茶,端起茶壺,給她的杯子斟上,她便伸出雙手扶杯。

衣袖自然地縮起,可以看到左手腕上有三道觸目驚心的疤痕,橫跨整個半截面。

江詩韻不留痕跡地縮了縮左手,衣袖重新擋住疤痕,這幾乎成了她的習慣,她從不穿短袖衫,哪怕再熱的天。

“當時很疼吧?”元嘉問道。

“劃下去的時候沒啥感覺,刀子涼涼的,一會兒才感覺到疼,當時挺害怕的,整個人都在發抖,害怕自己死不了,就多劃了兩刀。”江詩韻說道。

像是在說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她的目光落在玻璃茶壺裏,優雅翻動的綠茶葉子上,微微有些出神。

“你覺得自己是一個怎麽樣的人?”元嘉問道。

江詩韻想了想,不知道怎麽說,笑道:“我可以用一個動物來形容自己嗎?”

“可以。”

“我覺得我像蟑螂。”

江詩韻的臉色有些自豪,她笑道:“雖然我醜陋不堪,但至少我頑強的很哩,怎麽都死不了~”

元嘉沒有因為她的玩笑而笑,瞳孔微微顫動了一下,嘆聲道:“你真的挺了不起的,你的生命力旺盛得都溢出來了。”

“元老師,你一誇獎我,我就想哭……”

江詩韻又哭又笑,繼續道:“我時常夢到那天去見的果園,漫山遍野的李子樹,青澀的、紅熟的、新芽,還有空氣中的那股酸酸的味道,我就靠著這點想象過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