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祁君競很快回來了, 面上稍顯失望,適才護衛來報,稱在周遭查到一可疑之人,似是他在抓捕的刺客。

二人又聊了稍許, 直到天際泛起淡淡霞光才道別。

此時的小竹園竹影搖搖。

霞光透過窗格灑在阿姒的月白裙擺上, 將她衣裙染成了霞色。

阿姒坐在窗前看書。

今日見過祁茵後, 她心情大好。她心裏清楚, 晏書珩身為晏氏長公子,想查一件事定比祁茵容易。

但她也知道, 若把全部希望寄托於一人, 便等同任人拿捏。需先旁的渠道, 驗證晏書珩所說是否可靠。

阿姒決意收收怒氣,在此期間先降低晏書珩戒心,一來便於出行,二來, 若日後有用得著他的地方,也不至於顯得是在臨時抱佛腳。

竹鳶入內傳話, 道姜醫女來了。

這位醫女名喚姜菱,雖醫術精湛,但只比她大一兩歲, 數日相處下來,兩人日漸熟絡,姜菱也從最初的謹言慎行到有說有笑。阿姒才得知她是潁川人士,師父曾替姜氏家主看診多年,也因此姜菱南渡後被陛下遴選入宮照料陳妃膳食, 可惜未待多久。

阿姒還記得那雙慵懶冷淡、似不把任何人放在眼中的眸子,便問姜菱:“陳妃娘娘究竟是怎樣的人?”

姜菱見她親切溫和, 難免放下戒備,打開話匣子:“陳妃娘娘是潁川陳氏陳老先生的嫡次孫女,自小養在深閨不見外人,不過娘娘外家是姜家,偶爾來姜家尋姜五郎和四娘耍,我還見過十一二歲時候的娘娘呢!那模樣和現在一比好似換了個人般……”

她說著總覺哪處不對,擡眼看到摘下綢帶的阿姒,目光滯了瞬。

阿姒跟著慌了。

“是我的眼睛出岔子了麽?”

“不曾,不曾,是我走神了。”姜菱急忙把話拐向別處。

阿姒察覺姜菱提到陳夫人時的態度很是微妙,似是充滿好奇但因這位陳妃性情不好相與而不敢多提。

她便把體貼地把話轉到潁川風土人情,和世家大族。

見阿姒未察覺,姜菱松了口氣:“潁川大族當屬陳、姜,兩家關系匪淺,素有聯姻。但姜家人才不繼,又因大亂折了不少族人,已日漸衰敗。不過姜五郎姜珣文武雙全,或能再興姜氏。”

阿姒還想再問,可姜菱似乎不大舒服,她便放她回去了。

姜菱松了口氣,低頭出了小園,一出別院便碰見剛回來的晏書珩。

她忙見禮:“中書大人。”

晏書珩詢問幾句關於阿姒恢復如何的話,又問姜菱:“聽聞姜醫女入宮侍奉陳妃前,曾在姜氏待過?”

姜菱心裏一驚,但有了適才一遭,她很快穩住心神,不解道:“是待過幾年,您為何問起此事?”

晏書珩和善笑笑:“那你可曾見過姜氏四女,亦或可覺得阿姒眼熟?”

眼熟二字讓姜菱更是豁然開朗。

難怪她會被遣送出宮。

陳妃如此,已算格外仁慈了。

姜菱謙和道:“姜菱不才。是恩師曾替姜家家主看診,我只是一小藥童,每每恩師前去姜家時,都是師兄師姐同行,只偶爾會用到我,因而對姜氏的女郎郎君們所知不多。”

晏書珩輕輕頷首,又問:“那你可聽聞姜四姑娘在姜家與誰最親厚?”

姜菱想想,覺得這不算什麽不能說的事:“聽師姐說,女郎身子骨若不常出門交遊,獨和其兄姜五郎親近。”

晏書珩若有所思地點頭。

姜菱行禮告退,走出幾步又小心翼翼地叫住他:“中書大人。”

晏書珩道:“何事?”

姜菱垂下頭,內疚道:“教我行醫的恩師病重,我擔心他老人家,打算明日便辭了醫館的活計回南邊照料師父,險些忘了同您和女郎說一聲。”

聽到恩師,晏書珩微怔,隨即喚來穿雲:“給姜醫女支三倍月銀。”

姜菱暗暗松了口氣。

走出幾步,晏書珩又問身側一幕僚:“此前讓你設法將姜五郎調回中書省予以提拔的事辦得如何?”

這是晏書珩特地囑咐要提拔的人,心腹自不敢怠慢,回道:“荊州刺史處尚有事需姜珣操持,但文書已呈,再過數月當能調回建康。”

“好。”

晏書珩朝裏走去。

那幕僚雖相貌平平,但在建康士人中以風流著稱,惹無數女郎傾心,連長公主都曾想招為入幕之賓。

晏書珩打趣道:“今日有位同僚正為和妻子鬧別扭而苦惱,向我討教可我尚未娶妻,亦束手無策。恒之風流,可知如何才能討妻子歡心?”

幕僚靦腆一笑,言辭間卻百無禁忌:“長公子折煞屬下,屬下只知道‘烈女怕纏郎’和‘投其所好’這兩句話,別的實在是不精啊。”

投其所好。

晏書珩在心裏過了遍這句話。

回到竹園。

阿姒正坐在窗下出神,低垂著的長睫當真像枚金質魚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