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尾聲

2022年10月,加拿大,班夫。

班夫國際電影節今年迎來了一部不同尋常的海外作品。名字叫《擁抱地心引力》,講述一位單板自由式大山滑手追夢圓夢,滑降不可能的高山的三次旅程。

班夫小鎮熱鬧地迎來國內外訪客。小鎮一角,雪山腳下,有個獨棟的別墅,徹夜燈火通明。

高逸、向薇薇夫婦各請了一周的假,招待包括梁牧也、池羽在內的全劇組參加電影節。與其同行的,還有兩位影片中出現過的,身份比較特殊的人——在冬奧會上接連奪得坡障項目金牌和大跳台項目銅牌的肖夢寒,還有歐洲的大山野雪之王Hugo Vitesse。他倆助力了電影的拍攝,梁牧也就也邀請他們參加班夫電影節的首映儀式。

首映前夜,池羽在房間裏和張艾達打視頻電話,復習他準備的采訪發言稿,梁牧也在屋裏導他給池羽照的照片,譚佳寧和女兒洛子連線一起看動畫片,而Hugo則在客廳陪肖夢寒聊天。而肖夢寒整個一天都像做夢一樣——他跟著偶像白天一起去班夫道外自由式區域滑了一天的雪,從頂門滑到關門,下午一起喝酒,晚上一起吃飯。一天末尾,肖夢寒不忘拿出自己珍藏了三年的限量版Vitesse Mothership,請Hugo為自己簽名。

次日,全體成員換上正裝,去電影節放映現場,觀看4K高清的《擁抱地心引力》。

影片伊始,出乎所有人意料,出現的並不是三次滑降旅程的3D地圖,也不是任何一座大山壯闊的景色。而是一本被翻得有些舊的書。隨後,一個白發蒼蒼但精神矍鑠的老人走入鏡頭,坐下,拿起這本書。

是吉林高山出版社於1999年首次出版的《進階高山滑雪》。

“我記得很清楚,那是99年的時候,出版社找到我,想請我把這些年高海拔攀登和滑雪的經歷寫成一本書……“

關於紀錄片的intro部分怎麽做,如何自然地導入他們要講的故事,這個創意依舊是來自唐冉亭。

梁牧也記得,那是他們剛從西藏拍完回來的時候。他正在北京的棚裏忙著粗剪,連熬了三個夜之後幾乎神經衰弱,根本想不出什麽好的點子。池羽正在休息期,就也從家裏過來,進棚陪他。快到中午,池羽說饞美式披薩,梁牧也剛起身去門口把外賣披薩拿進來,就聽見正在棚裏轉錄采訪的唐冉亭開口說:“也哥,你小時候有沒有試過那種寄給自己的信。慢寄信件。”

“我……”那自然是沒有。

“這本書,對於池羽來說,好像是來自未來的一封信。1999年,從前輩的手裏寄到09年的你們手裏。09年又從過去的小池手裏,寄到未來的他手裏。我們可以這樣導入。不從任何山或者景色,就從這本書導入。”

是池羽開口說:“確實是啊。好像從未來的一封信,告訴我,更好的在前頭呢。”

說完,他放下手裏披薩,沖梁牧也笑了一下。

梁牧也愣住了兩三秒鐘,然後飯都顧不上吃,又鉆進屋裏,改腳本去了。

而唐冉亭不負眾望,竟然幾經輾轉,找到了這本書的作者,原來中蘇聯合登山隊的隊員周駿。今年,老人家已經八十一歲。巧合的是,日喀則到北坡大本營這段380公裏的路,就是中蘇聯合登山隊初次從北坡登頂珠峰那時候修的。

時隔數十年,周駿對著鏡頭肯定地說:“徒步登頂後用單板滑降,在慕士塔格,在喜馬拉雅山脊之上,都是無人完成過的壯舉。這是自由式滑雪精神和探索戶外的意志最好的結合。”

隨後,便是對池羽個人的采訪,他談了他“滑降大山”這個想法的起源。梁牧也在B-roll穿插播放了他去年在特倫勃朗道外訓練的視頻,還有他在蒙村的冬夜,和表妹池一鳴在後院的U型池滑滑板的影像。

全篇的基調也如此。梁牧也不止拍了滑降,也花了大段的時間和篇幅,以很貼近生活的視角,去講池羽是個怎樣的人,和他身邊圍繞著一群怎樣的朋友。

影片裏有密雲冰瀑訓練時幾次沖墜的狼狽,有慕士塔格帳篷裏面以雪板作桌台打撲克時候的歡聲笑語,有登頂前夜針對路線的激烈討論,有霞慕尼山腳下簡陋而不失真摯的生日歌,也有未名峰滑降成功後和每一個人長久的擁抱。

在譚佳寧的一再堅持下,他們保留了梁牧也和池羽擁抱的那個長長的鏡頭——二十三秒。整整二十三秒的擁抱。從唐冉亭拍攝的角度,他們緊緊相擁著,低聲交談,貼得如此緊密,仿佛從未分離。梁牧也做紀實攝影這麽多年,是第一次允許自己出現在鏡頭裏。

他總覺得,出現了就代表自己不再是客觀的觀察者。可在這個項目上,他早就已經失去了客觀。從頭到尾,他拍的都是他眼中的池羽。

從攝影質量來看,紀錄片全程使用4K 高清拍攝,在吊臂和軌道的輔助下,穩定的運鏡展現出了深厚的功力。他們團隊到過的這三個地方裏,每一處都極具魅力。霞慕尼俊朗挺拔,慕士塔格開闊壯麗,而喜馬拉雅則是無可比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