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重審(第2/5頁)

沈玉容回過神,對葉世傑回禮,目光卻盯著姜梨。

這話當著洪孝帝的面兒說出來,可謂是十分不客氣了。雖然廷議一事,臣子百家皆可發言。但成王的態度,擺明了就是要偏頗馮裕堂。

葉世傑側身擋住姜梨,對沈玉容拱了拱手,道:“沈大人。”

旁的臣子不明白,只覺得這成王大約也是看熱鬧,或者是因為看不慣姜家,而此事提出薛家一案的又恰好是姜家的小姐,這才咄咄逼人。聽在洪孝帝耳中,這話卻是別有意味。

葉世傑自己做了官後,就曉得官場上有多黑暗。如沈玉容這般在官場上如魚得水之人,自然算不了多幹凈。明明不幹凈還要做出光風霽月的樣子,未免就有些沽名釣譽了。

葉世傑呈上來的折子裏,此案牽扯到了永寧,倘若成王沒有今日的舉動,洪孝帝還要懷疑這其中會不會有什麽誤會。但成王如此,洪孝帝立刻就能斷定,此事和永寧有關,絕不是假的。便是成王這態度,擺明了就是知曉此事內情。

葉世傑眉頭一皺,沈玉容這個中書舍人他是知道的。平日裏上朝偶爾也見過幾次,沈玉容待他算是溫厚了,性子也極好,在朝廷中的人都願意與他交好,但不知為何,葉世傑卻不怎麽喜歡這個小沈大人,總覺得他做事太過圓融。短短的時間裏就做到中書舍人的位置,沒有什麽敵人,這怎麽可能呢?

但洪孝帝什麽也沒說,高深莫測地坐著,看著底下臣子的各自發言。

沈玉容看著姜梨出了神。

周德昭還沒來得及說話,成王便將矛頭轉向了姜梨,看向姜梨皮笑肉不笑道:“此案由姜二小姐提出來,姜二小姐親自走了一趟桐鄉,看來是知曉許多旁人不知道的內情,知道旁人許多不知道的證據。既然要為薛懷遠脫罪,煩請拿出證據來。”

那少女容貌清麗,身材窈窕,正是十五六歲的好年華,如樹上新開的梨花,清新可愛。雖然算不上國色天香,眉目間自有靈秀之氣,坦然開闊,一時間竟是讓人看得移不開眼,又覺得她的眼神似曾相識,像是在什麽地方見過。

“不錯。”這一回,說話的竟是右相李仲南,李仲南拱手道:“姜二小姐巾幗不讓須眉,有清明之志,帶著桐鄉百姓不遠長途跋涉,來長安門鳴冤鼓,想來是有天大的冤屈。天大的冤屈,斷不會如此簡單。在場諸位都與陛下一般,願意耳聞,還請速速道來。”

沈玉容察覺到有人在看自己,順著目光一看,便看到不遠處,面帶刀疤的漢子身邊站著的嬌小少女。

李家居然在這時候落井下石,姜元柏眉頭一皺,姜梨縱然再如何膽大聰明,到底只是個十五歲的小姑娘。朝廷又不比自家後院,說什麽都不必顧忌,一句話說得不對,惹得帝王猜忌不說,也許還會得罪不少人。成王和右相分明就是看在姜梨年少無知,想要引得姜梨說話,落入他們的陷阱。姜元柏就要幫姜梨說話,但就在這時,姜梨反而開口了。而她開口說的話,卻是令殿中的每一個人都愣住。

光是那張面皮,沈玉容的確是很能唬人的。要知道當初他只是個秀才的時候,就有許多富家小姐上趕著要嫁給他。如今他做了官兒,穿得華貴,氣質越發出眾,倒是比從前更加招人稀罕,難怪永寧公主見了,不惜謀害自己這個正室也要嫁到沈家。只是這樣的沈玉容對姜梨來說,卻更加陌生,更加厭惡,更加看不起了。

她道:“陛下,臣女長途跋涉,帶桐鄉百姓來長安門鳴冤鼓,是要狀告惡官馮裕堂。還有……請陛下為前任桐鄉薛懷遠定罪!”

雖然如此,姜梨卻也能猜得到葉明煜接下來要說的是什麽,不由得在心中冷笑。

“定罪?”洪孝帝一頓,問:“何為定罪?”

葉明煜也看直了眼,道:“那小子是誰?這麽年輕,我看著官兒做得不小吧?長得還挺俊,阿梨你要是和他……”葉明煜瞥見一邊葉世傑的眼神,便又硬生生地將“在一起”三個字咽了下去。

“眾所周知,桐鄉縣丞薛懷遠貪汙賑災銀兩,證據確鑿,是朝廷的蛀蟲,陛下尚且崇尚清減,一個小小的桐鄉縣丞卻能如此膽大包天,是對皇室的不敬。僅僅下獄斬首何足掛齒,臣女看來,當行千刀萬剮之刑!”

沈玉容來得偏晚了些,不過他一進殿,許多朝臣就湧了上去,紛紛熱絡地與他打招呼,頗有些上趕著討好的意味。沈玉容面上帶著和善的微笑,他容貌俊美,溫文爾雅,在這朝廷之中,如一股清流,惹人注目。

葉世傑一愣,跪著的馮裕堂連低頭都忘了,直直地看向姜梨。誰都知道,姜梨為了薛懷遠奔走不停,便是站在薛懷遠一邊,可眼下竟然說薛懷遠斬首都不夠,還要千刀萬剮,她是瘋了嗎?還是一開始她就並非站在薛懷遠一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