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陽謀(第2/3頁)

在蘇澤的規劃中,徐州依然是未來的淮海門戶,鐵路樞紐,徐沛鐵路不過是整個鐵路規劃中的一小段。

在蘇澤的計劃中,要修建一條從天津通往南京的津浦鐵路,還有修建一條西起蘭州,東至連雲港的隴海鐵路。

這一橫一縱兩條鐵路依然要在徐州交匯,將整個中華大地的南北東西串聯起來。

收起這些心思,蘇澤看向沛縣方向。

和沛縣相對的魚台縣,李成梁也將前線指揮部設置在了這裏。

“父帥!徐州方面的細作傳來消息,蘇澤已經前往沛縣!”

李如松匆忙的走進了李成梁的指揮部,說出這個石破天驚的消息。

李成梁在大沽之戰後,也潛心研究了蘇澤所有參與作戰的戰役,對東南新軍善於用間諜的事情也印象深刻。

他也向徐州派出了一些間諜,負責刺探當地的情報。

不過李成梁的間諜級別不高,一向只能打探到一些過時的消息,或者只能搜集一些刊登在報紙上的公開情報。

但是這一次蘇澤抵達徐州,並乘坐軌道車前往沛縣的消息並沒有隱瞞,在蘇澤抵達沛縣之後就刊登在了隔日的報紙上,李成梁埋伏在徐州的間諜立刻將報紙帶回到了魚台。

李如松畢竟年輕,他連忙說道:“父帥,蘇澤在東南只有一個旅的兵力!我們盡起三鎮之軍包圍了沛縣,活捉蘇澤!”

李成梁立刻說道:“不可!”

“東南在沛縣經營已久,不僅僅修建了大量的棱堡,還囤積了大量的物資,若是貿然強攻,那又和大沽一樣陷入到了蘇澤的圈套中。”

“而且蘇澤是東南大都督,一身系整個東南的安危,又怎麽會輕易涉險進入沛縣?這說不定就是東南的奸計,誘使我軍深入。”

也不怪李成梁警惕,在火炮和棱堡出現之後,整個戰爭的邏輯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防禦方只要守在棱堡中,靠著火炮和補給,用很少兵力守住關鍵的地區,消耗敵人百倍乃至於千倍的兵力和物資。

而要對付這種棱堡,需要更加遠程的火炮和更有威力的火藥,這一切都是明廷所缺乏的。

這也是蘇澤敢於出現在沛縣的原因。

李成梁說道:“無論蘇澤是不是真的在沛縣,都是引誘我們主動進攻。”

“為父研究了蘇澤作戰的風格,他最擅長就是牽著別人的鼻子走,引導對方走進他設下的埋伏。”

“大沽之戰如此,上次徐州會戰也是如此。”

“這一次我不會再被他牽著走,就算是蘇澤出現在魚台城外,我也不會出兵的。”

李成梁說道:“傳我的軍令,前線三鎮諸軍都按照之前布置的防區自守,絕對不可貿然出戰,違抗軍令者斬!”

李如松連忙說道:“是!父帥!”

李成梁的軍令從魚台城而出,傳向整個三鎮新軍,明廷這邊都當起了縮頭烏龜,堅決躲在防線中不出戰。

而東南這邊也同樣如此,蘇澤在巡視檢閱了沛縣的棱堡,然後就乘坐火車返回了徐州,東南第五旅也全部都堅守防線,一點都沒有北上的跡象。

在這個秋收的季節,一南一北兩支軍隊,各自躲在自家的棱堡和塹壕中,等待著對方來攻。

就在李成梁的三鎮新軍按兵不動的時候,萊州灣外,一支艦隊從濃霧中駛出,瞭望手無奈的看著望遠鏡中茫茫的白霧,通過長長的鐵管傳聲器向甲板上的副官匯報。

“報告旅長,濃霧太大,無法確定位置。”

甲板上的副官將消息告訴了正在船頭的林默珺。

林默珺只是微微點頭,按照昨夜的六分儀定位,第一旅的艦隊已經進入了萊州灣,現在應該距離萊州港不遠了。

這樣的濃霧是最好的掩護,林默珺反而不用擔心獵物逃走,她只需要靜靜等待日出驅散迷霧,艦隊就可以繼續狩獵了。

林默珺看向遠方,魚餌已經拋下,李成梁這條大魚馬上就要上鉤了。

九月十五日,清晨迷霧散去的那一刻,東南水師第一旅從海上襲擊了萊州港,擊沉了停泊在港口中的明廷商船二十艘,並且用艦炮轟平了萊州港附近的所有炮台。

駐軍魚台的李成梁得到消息,已經是九月二十五日了。

李成梁這一次沒有猶豫,立刻命令萊州附近的團練和地方軍前往萊州支援,並且讓屯兵在鄒縣的新軍第三鎮也前往萊州。

可是等到李成梁的軍隊抵達萊州之後,林默珺的第一旅已經將萊州港掠奪一空,揚長而去。

李成梁這才悚然想到,山東除了有陸地上的前線,還有漫長的海岸線。

蘇澤在徐州的兵力,明顯就是牽制李成梁主力的佯攻,山東漫長的海岸線才是東南新軍進攻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