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陽謀

“大都督,沛縣和徐州之間的鐵路已經快要完工了。”

蘇澤從第五旅出來,立刻去了鐵路司的施工現場。

如今工部鐵路司籌建的兩條鐵路,徐州鐵路是東南官方投資的項目,由工部鐵路司主司呂鋼籌辦。蘇松鐵路則是湯顯祖在主辦。

蘇松鐵路的技術難度不高,主要難點是征地和籌備資金。

徐州鐵路是戶部撥款,而徐州作為前線也不存在征地問題,但是徐州地形復雜,有些鐵路還需要翻山,技術難度高。

呂鋼到了徐州之後,親自走訪路線,然後日夜都撲在工地上,終於完成了沛縣到徐州的這段鐵路。

這一次呂鋼就是乘坐馬拉軌道車,從沛縣返回徐州的。

不過這一路上呂鋼還是遇到了不少的小故障,花了和普通馬車差不多的時間才從沛縣抵達了徐州。

“大都督,如今鐵路客運還不穩定,您還是乘坐馬車前往沛縣吧。”

聽說蘇澤要乘坐鐵路前往沛縣,呂鋼連忙勸道。

蘇澤卻不以為意的說道:“你不是平安的從沛縣回來了嗎?我想要試試鐵路,如果連我都不敢坐,那以後徐州的軍民誰敢乘坐火車?”

呂鋼萬分無奈,不過好在這一段鐵路並不長,因為鐵路剛剛完工,沿途調度協同度不夠而造成的小故障,也不會有什麽重大的事故,他只好硬著頭皮,陪同蘇澤一起登上了軌道車。

其實如果只是馬拉車,用木質的車廂底盤加上鐵輪就可以了,這樣還能夠減輕車廂的重量,讓馬車跑的更快。

但是對蘇澤來說,馬拉軌道車也只是過渡方案,為了方便更換成蒸汽火車,蘇澤還是要求車廂都用鐵質底盤。

這輛軌道車廂是專門用來載人的,車廂內安裝了兩排木質長凳,一節車廂可以塞下三十人。

車廂前方是軌道車的車頭,兩名馭者控制六匹馬,拉動車廂前進。

呂鋼陪著蘇澤,介紹這條鐵路的情況。

“沛縣到徐州的鐵路一共是一百八十裏,每六十裏會換一次馬,沿途一共設置了兩個換馬的補給站,更換下來的馬可以在補給站中休息,每個補給站還有專門的牧者和獸醫。”

“等以後換上了蒸汽車頭,這些補給站就可以改成補充燃料和水的檢修站點。”

“補給站除了負責更換馬匹之外,還有專門的尋路人,負責檢查沿途鐵路的安全。”

“補給站裏也有專門的鐵路維修人員。”

蘇澤點點頭,現實中不是玩遊戲,不是動動鼠標就能將鐵路將城市連在一起的。

建造鐵路不難,難點在於如何維持鐵路的運轉,建立保障鐵路暢通的機制。

這對於蘇澤來說,也是摸著石頭過河,只能從馬拉軌道車開始一點一點的積累經驗。

蘇澤和呂鋼乘坐上軌道車,隨著馭者揮舞鞭子,甩出一個響亮的鞭花,整個軌道車開始緩緩的啟動。

六匹馬拉動車廂逐漸提速,陪同蘇澤坐車的呂鋼也緊張起來。

但是對於蘇澤來說,軌道車的速度實在是太慢了。

且不說和飛機相比,時速不到二十公裏每小時還不如後世的電動自行車。

但是在這個時代,這已經是相當快的速度了,要知道普通馬車的木質車輪,在泥地裏都是龜速挪動的。

車廂裏陪同蘇澤的人都驚訝的看著窗外,軌道車行駛起來非常的平穩,完全沒有馬車的那種顛簸感。

坐在車廂裏,所有人都可以得到休息,這要比騎馬舒服多了。

蘇澤看向窗外,馬拉軌道車才是鐵路的第一步,等蒸汽機的穩定性上去,制造成本下來了,蒸汽車頭可以拉動更多的車廂,以更快的速度在鐵路上行駛。

到了那個時候,鐵路將徹底改變這個世界。

在那個時候,陸地戰爭就會圍繞著鐵路展開,以往的軍事要道將會隨著鐵路變化。

在蘇澤穿越前的那個歷史時間線上了,徐州的戰略位置就因為時代發展發生了幾次變化。

南宋紹熙五年,黃河於武陽決口改道,侵汴奪泗流經徐州入淮河。

元代賈魯治河以後,黃河獨經徐州,大運河徐州段完全是“借黃行運”,徐州遂成漕運重地。

明末為保證漕運暢通,繞過黃河徐州段兩處激流百步洪和呂梁洪,自夏鎮東十裏李家口引水,開河經韓莊再合泇、沂諸水,至邳州直河口入黃河,全長260裏,即“泇運河”。

清鹹豐五年黃河從河南決口,轉向東北奪大清河,至山東利津縣注入渤海,從此黃河不再流經徐州。

“借黃行運”向“黃運分離”演變,使得黃河徐州段的水運功能下降,徐州漸漸衰落。

可等到清末的時候,徐州再次成為戰略意義重大的鐵路樞紐,成為決定淮海命運的門戶和命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