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人事任命(第2/3頁)

就算是最不關心政治的百姓,也從報紙連續的報道中,感覺到了制憲會議的嚴肅性。

東南大都督府和內閣距離普通百姓太遠了,可是這些制憲會議代表都是住在同一座城市中的,甚至有的代表他們都認識。

這讓百姓們也產生了一種對東南大事的參與感。

制憲會議落幕前,蘇澤公布了第一屆內閣的人員名單。

內閣大臣是由大都督蘇澤任命的,不過蘇澤增加了一個新任內閣大臣要在制憲會議上宣誓的環節。

首席大臣不出意外的由徐渭出任,這段時間大都督府的日常事務都是徐渭在主持的,他對東南的貢獻也是有目共睹的。

財政大臣的位置也沒有任何意外,蘇澤的老丈人方望海順理成章的出任第一任財政大臣。

交通大臣則給了還在淮北勘探水文,準備疏通運河的胡宗憲,胡宗憲專門趕回南京,宣誓就任。

司法大臣則由蘇州知府何心隱出任,教育大臣則由松江知府申時行出任。

譚綸出任監察大臣,水師大臣和陸軍大臣分別由林氏姐弟出任。

第一屆內閣大臣的名單都在大家的意料之中,這些都是蘇澤起事創業的有功之士,他們的能力也有目共睹。

大家也很清楚自己的位置,內閣大臣這麽重要的位置,自然是蘇澤的親信擔任。

大家盯著的是這幾位升任大臣之後,空出來的職位。

徐渭是南直隸巡撫,這是東南第一省的巡撫。

何心隱和申時行,又是南直隸最強的蘇松二府的知府。

如今蘇松二府的稅收加起來,比江西整個省還要高,這兩個府的知府含金量十足,是東南第一知府。

譚綸是廣東巡撫,這個位置也非常重要。

廣東開埠最晚,在舊的航線上和福州上海這些老港口是沒辦法競爭的。

所以譚綸決定差異化競爭,主要經營南洋航線。

如今的東南各港口,都有自己側重的航線。

上海是整個東南和東北亞貿易的總樞紐,主要航線是對北方明廷的貨物出口。

如今東南對外貿易的大頭,自然是北方明廷了。

這個結果不出意外,要知道在嘉靖朝的實錄上記錄,大明人口差不多是九千萬。

以大明對人口的掌握能力來看,這個數據自然不是非常準確,但是這片土地上有近億人是沒錯的。

如今明廷和東南對峙,東南擁有南直隸、江西、福建、廣東、廣西、武昌,明廷則占據剩余地區。

雖說南方人口稠密些,但是論國土的面積,還是明廷更大一些。

所以雙方的人口也差不多是對半開。

一個近乎於五千萬人口的市場,必然是整個東南最大的貿易對象,倭國和朝鮮是絕對無法比擬的。

福建的港口經營的還是當年蘇澤開拓的航線,也就是對倭國和琉球的貿易航線。

倭國同樣是人口大國,差不多是一千多萬這個數量級上。

而且倭國現在還是戰國時期,各大名之間的戰爭正在不斷升級,對各種商品的需求很旺盛,而且倭國也是東南白銀的主要流入國。

廣東在舊航線上自然是競爭不過了,所以譚綸開拓了南洋航線。

南洋諸國的人口也不少,更重要的這是葡萄牙人夢寐以求的東方航線。

不僅僅是葡萄牙人,西班牙人也加入到了這場貿易競爭中來,廣州的港口中能夠看到各式各樣的帆船。

廣東肉眼可見的發展實力,讓廣東巡撫也是一個人人關注的重要位置。

除了這些地方大員之外,七部和都察院的主官由大臣擔任,東南還有幾個重要的部門。

大理寺、司農寺、太仆寺、鴻臚寺、宗正寺五寺的寺正。

軍械監、將做監的監正。

這些職位都在吸引東南官員的目光。

不過蘇澤並沒有和以前一樣任命這些重要職位,而是將這一次的重要官員任命工作交給了內閣廷推。

蘇澤親自挑選任命的,是第一次都察院的禦史人選。

都察院的職能大大加強,都察院的主官禦史中丞由內閣大臣之一的監察大臣擔任,級別上和七部平級。

除了保留原本的禦史之外,都察院的禦史人數增補到一百多人,這些禦史都有獨立的辦案權利,可以隨意調查和彈劾任何一名官員。

除此之外,都察院還可以聯合封駁內閣的廷推結果,還能夠聯合否決各部的人事任免和戶部的財政預案,甚至可以動議罷免大臣。

蘇澤自然是從制憲會議的代表中挑選。

丹蕓沒想到自己開完會之後,就接到了都察院的公文,詢問她是否要擔任這個都察院禦史。

李言恭對於妻子能出任要職自然是非常高興,但是卻擔心自己妻子馬上要臨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