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凝聚“共識”

張居正進入京師城中,首先是去宮中拜見了已經偏癱了的隆慶皇帝。

看著這位自己曾經的學生,如今都無法準確的發出自己的聲音,連半張臉都無法控制的樣子,張居正也露出一絲悲傷的表情。

他接手的大明,和隆慶帝的身體一樣,也是半壁淪陷,剩余的半壁也是千瘡百孔。

張居正肅穆的向皇帝行禮,伴隨在皇帝身邊的李春芳和馮保終於放下心來。

張居正雖然跋扈,但是不想篡位,也沒有意向廢立皇帝。

隆慶在中風後總算是決心了一絲權術本能,做出了這個重要的決定。

張居正對著隆慶皇帝朗聲說起了自己的變法改革綱領。

“其一,恢復中書省,所有重臣都改為三品以上的大員廷推,但是都察院和六科給事中可以封駁廷推決議。”

“其二,繼續在整個大明範圍推廣新務,命令各省興辦新工坊,新學校。”

“其三,撤回礦監,打擊地方上私設關卡,統一由朝廷設立鈔關稅廳,征收鈔關稅。”

這三條都是張居正在進京之前就在報紙上提出來的,皇帝也都是有思想準備的。

但是張居正下一句話,卻讓眾人愣住了。

張居正說道:“其四,準備召開制憲會議,我大明也要制憲。”

什麽?

東南召開制憲會議的消息,也已經在北方傳開了。

私下裏,文官們對於制憲的評價褒貶不一。

一部分官員認為這是東南真的執行了“主權在民”的思想,這是蘇澤言行合一。

而另一部分官員則認為這種會議形同兒戲,這些不知道什麽方法選出來的代表,到底如何代表民意?而且他們懂得什麽治國的道理?

東南第一次的制憲會議,可以說是非常的混亂,甚至可以用兒戲來形容。

這些制憲會議代表選擇也是各省府縣自行決定的,推舉的辦法是五花八門。

比如在蘇松二府這種經濟發達,百姓識字率比較高的地區,當地官府擬定了一個制憲會議候選代表的名單,然後刊登在報紙上讓百姓投票。

這種方法自然也有很多漏洞,比如《警世報》上就刊登了幾則蘇松地區豪商買票,強制手下雇工投票的醜聞。

還有人在民間報紙上發文,刊登競爭對手的醜聞,甚至抹黑對手。

而廣西這種地區,制憲會議代表幾乎都是官府指定的,也被人發文在報紙上抨擊,說廣西的軍方背景的代表太多。

除了現役軍人之外,廣西代表幾乎都和軍隊有關系,像是丹蕓這種也算是軍屬,還有不少幹脆就是退伍轉業的軍人。

而福建和廣東,則有不少年紀大的宗族勢力代表。

雖然福建北部的宗族勢力,隨著福州等港口貿易帶動工商業發達,已經在逐漸瓦解。

但是在福廣交界的潮州等地區,宗族勢力依然根深蒂固。

這些人在地方上擁有巨大的影響力,自然被選上制憲會議代表。

總之,這一次制憲會議代表,有直選的,有間接選舉的,有任命的,有自發推舉的,甚至南直隸還有一個縣兩名代表爭執不下,最後是抽簽決定的。

也因為東南制憲會議這麽多的花活兒,讓東南制憲在北方熱度很高。

張居正一回京師,沒有改組內閣,沒有調整人事,也沒有調整財政工作,更沒有插手軍隊,卻上來就提了也要在北方舉行制憲會議。

李春芳實在是不能理解。

只聽到張居正說道:

“臣觀東南之軍,為何總能比官軍作戰勇猛?”

張居正也沒指望李春芳能作答,直接自問自答說道:“船堅炮利,武器先進是一方面,還有另外一件更重要的事情。”

“共識。”

李春芳喃喃說著這兩個字,馮保幹脆就聽不懂了。

張居正說道:“臣在湖廣統兵,軍中有本省人,有外省人,有荊襄人,有武漢人,有鄉人,有衛所人。”

“可是唯獨沒有大明人。”

“這些士兵聚集在軍營中,唯獨不知道自己為了大明作戰。”

李春芳和馮保互相看了一眼,別說軍中了,就是朝廷之中,以籍貫為分野的小團體也不少,甚至可以說不是蘇澤在東南起兵,大明這個概念都不清晰。

“士兵們不知道為何而戰,那如何能死戰呢?”

“官吏不知道自己為誰效力,如何才能愛民護民呢?”

張居正看著皇帝說道:“在舊時代,統一這個共識的就是陛下了,以萬民之望而系於一身,才有上皇那時候恩威加撫海內,可是現在不行了。”

禦塌上的隆慶帝身體顫抖了一下,他無奈的眨眨眼,算是認可了張居正的說法。

嘉靖雖然修道,雖然冷酷無情,但確實是政治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