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潛伏的新階層(第2/3頁)

從陜西回來之後,隆慶帝不僅僅將定國公府重新修整後還給徐文壁,還多次賞賜金銀,召徐文壁進宮共飲。

徐文壁自己是勛貴,定國公本身就是頂格的勛貴,他的級別是沒有任何問題的,雖然年輕但是在上朝的時候,他都是站在文武大臣頭一位的,這就叫做“班首重臣”。

而且勛貴和勛貴還不一樣,徐文壁這種世家勛貴,早已經和文臣纏鬥了幾百年,互相也是知根知底了,文官並不懼怕他們,甚至有些勛貴都已經儒化了。

相比之下,李成梁這種新崛起的軍頭,才是文官最提防的,文官都說他是來自遼東的粗鄙野人。

而李成梁這一類的武將也支持,畢竟定國公是勛貴,勛貴武將一體,李成梁還有什麽資格反對呢。

徐文壁又被授予天子節仗,隆慶帝還親自授予他一本百人名錄,可以在山東地方直接用名錄授官,任免之後只需要將結果通報京師吏部就行,最高可以授予正九品的職位。

因為臨陣換將是兵家大忌,所以三鎮統制官王本固沒有被撤職,但是歸於新軍大臣徐文壁統領。

徐文壁帶著皇帝的節仗,浩浩蕩蕩的離開京師,向著山東而去。

明廷控制的報紙《皇命新報》上瘋狂報道了山東前線的消息,又對徐文壁大肆吹噓了一番,將他吹成了大明軍神。

沈一貫從外面送書回來,見到了叔叔沈明臣正在皺著眉頭看著《皇明新報》上的文章。

沈一貫拉開椅子坐下來,沈明臣看著侄子憂慮的說道:“前幾日你還說明廷山東軍頭林立,號令不起是兵家大忌,今日明廷就派出了徐文壁前往山東,三鎮對一旅,我們東南可沒有優勢啊。”

沈一貫道上茶水,淡定的說道:“叔父,你這擔心完全是多余的,若是派遣其他人也就算了,這徐文壁是什麽人,您還不清楚嗎?”

沈明臣忍不住笑出來。

大明朝的這些勛貴們是什麽德行,沈氏叔侄是再清楚不過的了。

徐文壁在一眾勛貴中表現稍微亮眼一些,但也僅僅是比其他人好點,遠遠算不上是什麽當世名將。

徐文壁之前最大的功勞,就是利用紅盔禁軍逼迫上皇返回京師。

沈一貫說道:“京師之中,真正知兵的就是李成梁了,不過目前來說,高肅卿不可能用他。”

沈明臣點頭說道:“高肅卿和李成梁素有成見,他肯定不會啟用李成梁的。”

沈一貫搖頭說道:“叔父,高肅卿不肯用李成梁,並不是私人恩怨,高肅卿從來都不是因為私人恩怨而打壓別人。”

沈明臣想了想,也點點頭,當今這位高閣老雖然脾氣急了一點,做事酷烈了一些,但是有一點是讓朝野內外都認可的,就是他是真的唯才是舉,沒有私心。

無論是政治同盟還是政治對手,只要真的為明廷好,高拱都是不吝嗇提拔的。

這在大明朝歷代輔臣中都是不多見的,可不要說高拱身兼吏部和戶部尚書,在歷代輔臣中都是能量大的。

沈一貫說道:“李成梁此人,和那些勛貴不同,他放棄封賞非要當這個京師武備學堂的祭酒,就說明他的野心了。”

沈明臣驚訝的問道:“他有什麽野心?”

沈一貫搖頭說道:“目前還看不出來,只不過恐怕不是做一個區區實權軍頭那麽簡單的。”

沈明臣倒吸一口氣說道:“他要篡明?”

“恐怕現在還不會這麽想,但是他想要改變文重武輕的局面,這是毋庸置疑的。”

“首先李成梁必須要繞過高拱,掌控三鎮新軍。”

沈明臣說道:“這可難了,高肅卿手段還是有的,今天擡出徐文壁來掌控三鎮新兵,這確實是一個明廷各方都能接受的結果。”

“而且我聽說徐文壁這個人性子軟,三鎮統制官王本固帶兵還是有點本事的,這兩人反而是個好組合。”

沈一貫卻搖頭說道:“叔父,雖然我不懂帶兵打仗,但是軍隊最大的作用是什麽?是打仗,打勝仗。”

“高肅卿平衡朝堂確實有能力,但是軍中不是搞平衡的地方。”

“王本固剛愎自用,失之於過嚴。徐文壁做事虛浮,從沒有大規模統兵作戰經驗,根本不懂新軍如何操練作戰。”

“最重要的是三鎮新軍都是李成梁的學生,這下子山東可要熱鬧了。”

沈明臣對明廷還是有些微妙情感的,他長嘆一聲說道:“這大明朝,終究還是積重難返。”

沈一貫冷冷的說道:“天下豈有萬世不易之王朝乎,亡了正好。”

就在沈氏叔侄討論李成梁的時候,他正在府中宴會。

這一次宴請的都是邊鎮在京師做官的武官,李成梁自從擔任京師武備學堂的祭酒之後,就經常邀請這些軍將私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