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於二公子的天使投資(一)(5k5,求月票)(第2/4頁)

王本固得到了高拱的舉薦,上任三鎮統制官,統管明廷的三鎮新軍。

不過李成梁也不是全無好處,他成功的將兒子李如松塞入新軍,成為第一鎮第二協的協長。

就連幹兒子李如彘,也成了第一鎮第二協的標營長,也是貨真價實的大明百戶了!

王本固的性格固執沖動,他在地方上工作經驗,和陳以勤這個一直在京師擔任清流官的總督自然不對付。

而山東民政的最高官員,則是朝廷下派的山東巡撫韓楫。

理論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長官是布政使,巡撫本只是巡查地方的監察官。

但隨著明代言官的權勢越來越大,巡撫這個職位開始常設,並且在職權上開始淩駕於布政使之上。

韓楫是高拱的得意門生,他從戶科給事中的任上,因為籌辦兵工廠有功,直接被超品提拔到了工部員外郎,緊接著又被外放山東擔任巡撫。

韓楫如今才三十多歲,官場得意自然是意氣風發,對於陳以勤這個山東總督更是不假顏色。

而何受中這種自募鄉勇家丁的團練,他們的補給還是靠山東各級官府,韓楫到任之後很快就掌控了這些團練武裝。

如今山東的情況就是“亂成了一鍋粥”。

山東巡撫韓楫資歷淺為官霸道,在山東官場上依然是一副言官作風,動不動就斥責下屬官員,一旦犯錯就上書朝廷請求罷免。

而高拱則在朝堂支持韓楫,將他提名罷免的官員盡數罷免,給韓楫在山東撐場子。

這麽一來,山東官員風聲鶴唳,對韓楫又懼又怕,可是內心又對他深恨。

名義上的山東總督陳以勤誰也管不了,只能管一管山東拉胯的衛所兵。

明廷新軍三鎮統制官王本固屯兵濟州府城,堅決在山東南部實行堅壁清野,將百姓全部驅趕到其他府縣。

這下子韓楫自然不幹了,這些被堅壁清野的百姓成了流民,影響地方治安,對韓楫的政績造成了影響。

韓楫上書彈劾王本固,而王本固也反過來彈劾韓楫。

陳以勤上書彈劾他們兩個,他們兩個又反過來上書彈劾陳以勤。

這下子把坐鎮朝堂的高拱給整不會了。

陳以勤、王本固和韓楫以前都是清流,在對抗嚴黨的時候團結一心。

怎麽到自己當政了,嚴嵩也下台了,他們反而鬥的更厲害了?

高拱只能恩威並施的壓下了三人的爭鬥,但是整個山東依然像是坐在火藥桶上。

特別是那些被執行了堅壁清野,被迫背井離鄉的流民。

當時在執行堅壁清野的時候,王本固承諾會給他們補償同樣面積的土地。

可等到他們毀掉村寨和土地,顧全朝廷大局離開家鄉之後,負責山東民政的韓楫自然不幹了。

憑什麽你王本固做出的承諾,要我韓楫來兌現?

山東這塊地方從周朝就已經開發了,哪裏還有無主的土地。

這麽多流民要怎麽安置,山東其他府縣的士紳怎麽可能同意拿出土地來。

這些流民要麽變賣自己,成為其他地主的佃戶。

要麽只能繼續北上,去其他地方討生活。

也就是山東的士紳勢力強大,所以這些流民才沒能鬧出亂子。

而李舜臣一行人,就這樣繞過了濟州城,繼續沿著大運河向北前進。

一路上,木下藤吉郎發揮了自己打魚狩獵的技能尋找事物。

再加上東南軍隊單兵物資配備充足,將身上一些小物件變賣也獲得了一些金錢,一行人竟然就這樣支撐了下來。

十五人的小隊,一路上走走停停,李舜臣看到了和自己在朝鮮一樣的景象。

富者阡陌連片,窮者無立錐之地。

和李舜臣剛剛抵達東南看到的民間景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李舜臣日漸的沉默,情緒越發的低落。

相反木下藤吉郎的心情卻越來越好,他還經常和其他漢人隊員學習說漢語,又向李舜臣學習讀寫漢字。

一行人來到了一片水蕩之中,李舜臣看著不遠處的高山,這種地方肯定沒有村子了。

李舜臣這才吩咐眾人生火做飯。

眾人圍著篝火,李舜臣捧著木碗,看著搖曳的火光,情緒依然很低落。

“李君,你怎麽了?想家了?”

隊伍中就李舜臣和木下藤吉郎兩個外國人,他們的關系天然就親近一些。

而木下藤吉郎動作滑稽,竟然逗笑眾人,李舜臣情緒低落的時候看看他,也覺得心情好上一些。

“木下君,我來東南,本來是想要學習救國之道,輔佐我王整頓朝綱,掃清時弊。”

木下藤吉郎豎起大拇指說道:“偉大的志向!既然如此,李君為什麽要低沉?難道不是應該振作起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