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船運和保險

蘇澤看著申時行說道:“你這是守著金山要飯,松江府那麽多富戶,難道還要向大都督府要錢嗎?”

申時行皺眉說道:“大都督也要富戶逼捐?”

蘇澤搖頭說道:“這種事情我們東南當然不願意做,但是我們可以發債啊。”

“發債?”

蘇澤點頭說道:“就和當年胡宗憲在浙江發過的抗倭捐,只不過抗倭捐是以鈔關稅收入為抵押,你可以用鐵廠的利潤為抵押,發行專門的債券。”

申時行想了想,似乎這個辦法還真的可行。

誰都是知道鋼鐵需求的飛速增長,如今辦鐵廠是穩賺不賠的買賣。

松江府也有私人開始涉足煉鋼行業,但是這個行業是典型的資本和技術密集的行業,規模越大技術越先進則利潤最高。

上海鋼廠肯定是賺錢的,如果以鋼廠利潤為抵押發行債券,似乎還真的可行。

蘇澤話鋒一轉說道:“不過這件事,必須要由大都督府籌辦。”

申時行疑惑的說道:“大都督是不信任屬下?”

蘇澤搖頭說道:“不是不信任你,而是不信任人性。”

蘇澤站起來說道:“如今東南的官員,都有了經濟為先的想法,這點很危險。”

申時行有些疑惑,“經濟為先”,這是蘇松一些官員的口號。

因為新學不恥於談利,而在考核一個地方官員的時候,地方民生經濟的發展也成了重要的指標,這也讓很多官員開始主導追逐利潤。

蘇澤說道:“若是自己的錢還好,若是借錢搞發展,就會發生很多問題。”

蘇澤似乎想到了什麽,搖頭說道:“總之這個發債的權利,要牢牢的控制在大都督府手裏,而且上海鋼廠也不是上海的鋼廠,是全體東南人的鋼廠,要面向整個東南地區公開發債。”

申時行點點頭,既然大都督府願意發債,他反而能樂得清閑。

送走了申時行,蘇澤又看向案頭上的另外一份公文。

這是蘇州知府何心隱寫給蘇澤的公文,這份公文也是何心隱寫給蘇澤求援的。

但是何心隱並不是來要錢的,而是要政策的。

何心隱在信中說,蘇州的商人們因為經常要出海,在海上航行會遇到各種意外,而在茫茫大海中發生意外,往往就是傾家蕩產。

特別是現在海上貿易繁榮,有些人會用所有的財產購買船只航行,船就是他們的全副身家。

在蘇州府,已經出現了好幾次船難而導致船東和貨主自殺的事情了。

巨大的利潤對應著巨大的風險,何心隱很明白這一點,蘇州官府並沒有介入其中。

但是很快在船東之間,出現了這樣一種合同。

出海航行的船東相約各自出一筆錢,若是出海航行全部都安全歸航,那所有人都將出的錢拿回來。

一旦有船只遇難,則將這筆錢全部賠償給遇難船只的船東和貨主。

一開始這種合同只是存在幾個認識的船東之間,算是一種互助性質的合約。

但是在一次遇難船只獲賠的消息登上蘇州當地報紙之後,這種合約就迅速在蘇州府流行起來。

而一名叫做袁文才的蘇州府商人,從中嗅到了商機。

袁文才十七歲就中了秀才,但是到了二十七歲都沒有中舉,後來蘇州府歸於東南之後,他參加國子監考試也落榜了。

袁文才幹脆放棄科舉試圖,開始經營家族生意。

袁文才的家族也準備從事航運的生意,他從報紙上看到了遇難船獲賠的消息,於是生出了一個想法。

袁文才找來一些需要出海的船東,向他們兜售一種合同。

船東只需要付他一筆錢,出海遇到船難就會獲得對應數額的賠償,但船如果平安歸來,這筆錢就不會退還。

袁文才是個聰明人,他這個賠償數額也不是隨便定的。

袁文才走訪了整個太倉港口的船主和水手們,統計出最近半年出海航行的船難概率。

而且袁文才還區分了近海航行和遠洋航行的賠付比例,近海航行的安全系數高,發生船難的概率不高。

遠洋航行發生船難的次數多,所以賠償比例也要更低一些。

但是出乎袁文才的意料,對於他這份“產品”,船東們卻興趣寥寥。

原因自然也是很簡單的,相比船東們自發聯合互助性質的合同,袁文才的這份合同,船隊平安歸來是不退錢的。

這些精明的商人們,為什麽不自己和朋友簽訂互助合同呢?

但是事情很快發生了轉機。

一支前往琉球的船隊不幸遭遇了海上風暴,船隊中的十二艘船全部遇難。

這場太倉開港以來最大的船難,讓太倉碼頭的所有船都鳴笛致哀,不少想著出海暴富的人也被潑了一頭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