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從君權天授到主權在民(第2/3頁)

李贄也倡導商業,認為逐利是符合人性的行為,認為商人並不比讀書人低賤。

同時李贄在徽州府大規模的廢除官員和讀書人的特權,堅決執行蘇澤“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的施政綱領。

所以李贄當政受到的非議和攻擊最多,徽州府的讀書人專門在《警世報》上刊登文章罵他。

而李贄這是狂儒性格,他也在《警世報》上和這些徽州讀書人對噴,雙方你來我往好不熱鬧。

最後就是朱明宗室朱聰浸了,這位就是一副老好人的模樣,在會議桌前戰戰兢兢的。

蘇澤讓他擔任鳳陽知府,算是千金買馬,讓明廷官員知道起義首功的待遇,對於朱聰浸的能力,蘇澤沒有太多的期望。

等到政務人員充足之後,自然會找個清貴的職位將他養起來。

除了這些知府之外,蘇澤還將王錫爵和許國安排到了會上。

兩人和申時行對視一眼,都看到了對方眼中故友相見的欣喜,日後這一科三鼎甲,都要在蘇澤麾下效力了。

申時行也是苦笑,科舉開考以來,狀元榜眼探花相繼造反,怕是日後也是史書上一段奇聞了。

眾人都坐好了之後,徐渭主持會議說道:

“大都督召集大家開會,就是商議東南政務改革的事情。”

蘇澤接過話說道:

“南直隸是東南之重,改革自然要從南直隸開始,眾位都是南直隸的知府一級的官員,請大家暢所欲言吧。”

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後讓蘇澤驚訝的是,第一個發言的竟然是朱聰浸這個鳳陽府知府。

朱聰浸首先說道:“大都督,屬下拜讀了您在京師寫的《與明廷書》,覺得茅塞頓開,這篇文章當真是切中要害。”

“其中元明革命的說法,將君權天授變為主權在民,實乃一言動搖了明廷的法統所在!”

蘇澤看向朱聰浸,沒想到第一個說出這樣話的,竟然是他這個朱明的前宗室。

蘇澤的元明革命之說,恰恰是他文章中最重要的部分,只不過大部分人的注意力都放在後半部對明廷的警告上。

朱聰浸又說道:“在山西的時候,以及在鳳陽擔任知府的時候,屬下想到了一個問題。”

“這明廷兩百年,名臣良相也不少,為什麽還是日益傾頹呢?”

“權自唯上,署吏皆從上官,下官皆從上官,臣僚皆從君上,這才是明廷腐敗的病因啊。”

朱聰浸說道:“屬下想要說鳳陽府的一個小故事。”

他慢慢的說道:“鳳陽府的府衙有署吏加上辦事的衙役,足足有兩百人,午時要在衙門吃一頓飯,於是屬下就將這件事交給了戶科的一名書吏來做,並且定下了夥食標準,每人一個月是一兩銀子。”

“這筆銀子從俸祿中扣一半,剩余的一半則由鳳陽知府衙門補貼。”

“這書吏平日裏辦事還算是牢靠,手腳也算是幹凈,可是剛剛實行了幾日,普通吏員和衙役卻怨聲載道,將事情鬧到了屬下面前。”

“原來這戶科的書吏,給知府衙門中的有品級官員,書辦等三級以上吏員(前文,吏員分六品),全部都安排的每月四兩銀子的標準,而普通吏員和衙役,則是一個人一個月半錢銀子。”

“因此屬下的餐食中每一餐都有肉,而普通衙役頓頓只有菜吃,還不如自己買菜燒了帶來吃。”

“這書吏並沒有貪墨這筆銀子,但是卻讓府衙的好政策變成了壞事,屬下撤去了他這份差事,卻沒有懲罰他,而是在思考到底是為什麽讓他做出這樣的事情?”

蘇澤聽完了朱聰浸的這個故事,立刻說道:

“權力只對權力的來源負責,這書吏的權力都來自於你們這些上官,自然不用照顧普通衙役的看法了。”

朱聰浸一愣,他連忙說道:“大都督真是一語中的!正是如此!”

朱聰浸又說道:“屬下在山西的時候,是朱明宗室,按照明廷的定例,每個月應該能領到祿米。”

“可我們這樣的窮酸宗室,就算是掛著宗室的名頭,到地方官員那邊領米,也經常會被推諉扯皮,缺斤少兩,甚至有時候直接被克扣。”

“而那些近支親王,或者大宗的王爵,往往能侵占大量官田民田,該有的祿米一點也不會缺少。”

“大都督這句話,真的是道盡了明廷問題的症結所在。”

蘇澤問道:“那鳳陽府衙午餐的問題,朱知府是如何解決的呢?”

朱聰浸說道:“所以起來也簡單,鳳陽府城內酒樓也多,我就讓府衙各房的吏員和衙役們推出代表,然後讓鳳陽府城內的酒樓按照日餐的標準送菜,最後選出一家物美價廉的出來,如今府衙上下都對午餐很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