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愚智對答(第3/3頁)

而能和這本書相提並論的,就是南梁昭明太子編纂的《昭明文選》,要知道這可是當是南朝舉官方力量,耗費了多年才選編出來的,而且還只是從前秦到南梁七八百年的文章。

不過《昭明文選》是詩詞歌賦總匯,古文觀止只是散文,但是南梁後還有隋唐宋,這都是散文名家輩出的時期,編寫《古文觀止》的難度可不比《昭明文選》低。

吳家叔侄也是給古文觀止做了注解的,蘇澤只是完善了一部分注解而已。

汪道昆繼續翻看,接下來就是蘇澤所寫的評語。

“這評是汝霖兄做的?”

“一家之言,請伯玉兄斧正。”

為了能將自己的私貨傳遞出去,蘇澤用上了《六經注我》的被動技能,重點就在每一篇古文短短的文評之上。

為了更容易傳播,蘇澤用對答的方式,以“智叟”和“愚叟”兩人的交談,來點評文章。

蘇澤所寫的評語自然是精心挑選的私貨,比如這篇《出師表》上,蘇澤就用了一段對話。

愚叟:吾觀諸葛武侯之政,與宋之王安石形似,皆效商、申之法,何以後世一臧一否?

智叟:無他爾,諸葛亮無申商之心而用其術、王安石用申商之實而諱其名。

愚叟:皆用申商之法,何其異也?

智叟:諸葛亮用的是法家的權術,是因為蜀漢適逢亂世,只能用申商的學問治理蜀地。但是他本人沒有私心,能夠開誠布公的說出自己的施政綱要,對於犯錯誤的人都能堅持處罰,對於有功勞的人無論什麽出身都會獎勵,所以蜀地才能大治。

王安石也是知道申商的學問的,他的變法也同樣是效法法家之法,但是王安石雖然也和諸葛武侯一樣有匡扶天下的志向,但是反對他的人也多,所以只能假托周禮來進行變法。

為了推進變法,王安石無法做到諸葛亮那樣的公心,要啟用一些有才無德的小人,還要分給他們利益才能推進新法,所以新法雖成,但是很快就墮落成盤剝百姓的惡法。

愚叟:那就是王安石的才能比不過諸葛亮,才鬧出這樣的事情來了?

智叟:並不是這樣的,王安石的才能並不一定比諸葛亮差,只是因為漢昭烈帝劉備能完全信任諸葛亮,劉備只有興復漢室的公心,沒有個人的私心。

宋神宗任用王安石變法不堅定,趙宋後來的皇帝任用新黨則是為了自己斂財享樂,所以才會造成完全不一樣的結果。

最後智叟說道:若天下皇帝都和漢昭烈帝那樣以國事為重,新法就是富國強兵的利器。若是天下皇帝都和趙宋的皇帝那樣,那新法就是朝廷盤剝百姓的手段,新法越完備,百姓就越困苦。

再富饒的國家也會被皇帝和貪官的私欲掏空。

汪道昆讀完,久久不能平靜。

他拱手向蘇澤說道:“汝霖,大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