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縣試

蘇澤看著香囊上的刺繡,好半天才認出來,這大概是鯉魚?

鯉魚躍龍門,這是大明對讀書人最吉利的祝福。

唐人尤其愛鯉,以鯉魚為祥瑞,高官要佩戴魚袋,魚袋中要裝魚符。

這種風潮傳到倭國,有男孩的倭國家庭,端午節這天要在家門口立鯉魚旗,也是取的鯉魚躍龍門的寓意。

如今大明官員已經不用魚袋了,鯉魚圖案的香囊則成了應試士子們討吉祥佩戴的平常事物,頗有一種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意味。

只不過這方小姐的刺繡,實在是一言難盡。

勉強能認出是鯉魚,針法也是歪歪斜斜的,風格上頗有些後世搞笑表情包的感覺,蘇澤忍住笑意,雖然這香囊的樣子醜,但是味道清新淡雅,足以見到這位知府家大小姐在香道上的造詣遠超女工刺繡。

縣試前兩天,林良珺和長寧衛辦事的人一起找到了蘇澤,小蘿蔔頭從袖子裏掏出一個香囊遞給蘇澤:

“這是我哥給你的。”

又是香囊?

蘇澤接過香囊,同樣繡著一條鯉魚。

如果說方若蘭的繡工是帶著一些抽象藝術的元素,可以歸結於後現代主義的表現手法的話。

那林默珺的繡工就是大開大合,進軍到象征主義的高度,橫平豎直的走線,頗有些後世軍品的簡約風格,如果不是蘇澤理解能力出眾,怕是無法想到這是一只鯉魚。

哭笑不得的收下香囊,蘇澤只好將兩個香囊都佩戴在身上。

到了縣試這天,考院門口已經站滿了應試的士子。

整個南平縣的讀書人齊聚於此,蘇澤放眼看去,大部分都是稚嫩的面孔。

童子試還是童子居多啊,那種皓首窮經的老童生也不是沒有,但是在福建畢竟商業氣氛濃郁,總是科舉不第基本上也都轉行了。

考院在縣城的東南門附近,這座建築的唯一用途就是舉行科舉考試。

縣試和府試都會在這裏進行,為了防止考試作弊,負責主考的縣令和監考官,以及禮房挑選出來謄抄卷子的書吏,都會提前關在考院中。

雖然只是縣試,程序上已經很完備了,至少形式上沒有作弊的空間。

負責看守考院,檢查考生的士兵,也是從別縣調來的衛所士兵。

並不是說不能作弊,而是作弊的成本高了,至少對大部分人士子是公平的。

在考院邊上的酒樓中,也坐著一群讀書人。

以黃時行為首的秀才們,每年縣試府試的時候也會在樓上聚會。

當有考生出來後,就有秀才詢問考題傳到樓上,在場的秀才當場作題,然後公推出一名“樓上案首”來。

這種行為就類似於高考結束後關注高考作文題,公考上岸之後做行測一樣,屬於已經上岸的人“懷念”過往苦讀時光,實際上是尋求一份自我滿足感的行為。

要不然高考結束怎麽不做數學題的?還不是只有語文題目還能看得懂,數學題早就已經看不懂罷了。

聚會的主角自然是黃時行了,雖然經受了《拍案驚奇》的打擊,但是黃時行畢竟是有秀才功名的,也是被延平書院山長陳默群認可,是這一屆中最有可能中舉的讀書人。

讀書人的圈子,也講究一個寧為鳳尾不為雞頭。

南平本地的舉人,一般會有兩種選擇。

一種是和海瑞一樣,不再繼續科舉,直接去京師吏部等待授官。

就算是不入品的學官也是官,若是能考成優秀,也未必不能出任一方知縣,成為百裏侯。

而剩余的舉人,按照大明朝的規矩,落榜的舉人是要入國子監讀書,然後參加下一次貢試的。

入國子監讀書,叫做“入監”舉人,如今南北二京的國子監雖然文風不盛,但是在國子監讀書可以免去在京城高昂的住宿和餐飲費用,還能和同道一起學習切磋,是普通家庭舉人的好選擇。

如果不在國子監讀書的,其實在大明的律令中是違法行為。

嘉靖五年和嘉靖二十七年,皇帝明發諭令,要繼續參加貢試的舉人,必須要有在國子監中入監的讀書學籍,否則不允許參加貢試。

實際上這些諭令根本沒有效果,比如明發諭令後的嘉靖二十八年的貢試上,入監考生的比例不足三成,但是最後也都認可了這些進士的資格。

而這些不入監的考生,以舉人候補官員的身份,就可以享受普通百姓沒有的自由。

真的做了進士之後,肯定要聽從朝廷安排做官,再也沒有這樣的自由生活。

所以很多人就會在這個時候四處遊學,比如在有名的書院中學習。

也有借著遊學之名遊山玩水的,甚至還有借著舉人身份跑商的。

還有的舉人幹脆效仿古之遊俠,號稱儒俠四處行俠仗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