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共王之子圍為長(第2/2頁)

所以說,無論是伍舉,還是李然,在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雖然看似只是在爭議一個前綴而已,但實際上,是完完全全的關系到了楚國顏面的。

而這,也正是春秋時期,國與國之間,經常會玩弄的小把戲。後世所謂的“春秋筆法”也大體就是這麽個意思。

所以,李然之所以如此反問,目的其實也很簡單。其實無非就是在給伍舉下了個套。看你伍舉到底是接還是不接,如果要接,你又是準備怎麽去接?

因為,那便如上面所言的那般,伍舉一旦有個閃失,那可就把楚國的顏面給丟幹凈了。

伍舉顯然也領會到了李然此言的深意,聞聲當即扭過頭來看了看李然。

“哦?……竟是子明兄啊!”

“自虢地之會,一別已是半年有余了,舉竟是一時間未曾認得出來,真是慚愧,慚愧。”

“不過?若舉沒記錯的話,當初在虢地時,子明兄當時還只是鄭國行人的身份。而如今卻能以行人之職,在此間論議國政了?可真是令人刮目相看呐!”

其實,他哪是沒認出李然來?他打從一入殿,第一眼就先認出了李然了。而他之所以這麽說,其實也就是在那故意陰陽怪氣的回敬李然罷了。

畢竟,李然到現在還只是區區行人。今日能站在這裏,伍舉雖不知到底是怎麽一回事,但這顯然也是不符合禮制的。

更何況,現在他們所談論的乃是關乎楚國國君繼承人這種大事,他一個行人又憑什麽插嘴?

於是。把他的這兩句話直接翻譯過來,再直白一點無非就是兩個字:閉嘴!

雖然伍舉如此說,表面上還是客客氣氣的。但無論是鄭伯,還是罕虎,子產其實也都已經聽出了伍舉此言的無禮。

子產第一個便看不下去了,便是直言道:

“呵呵,李子明這些時日來,於我鄭國乃是立有大功的。使君來得也是湊巧,就在使君進來之前,寡君還正準備是封李子明為下大夫之位呢。子明他既是我鄭國的大夫,在此朝議政事又有何不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