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從月薪1萬到年薪百萬!雲鯤擴張ing(第2/3頁)

人事總監施怡嘉,提出一個尖銳問題。

這是她必須履行的職責,盡管一些候選人,在面試中,說得口若懸河、天花亂墜,但事後一調查,卻發現對方壓根沒有真材實料。

“我……”

鮑向文張了張嘴,猶猶豫豫不知道該如何解釋。

“鮑先生,是有什麽難言之隱?”

韋光霽畢業後,便出國深造,長年活躍在歐羅洲的航空行業,見識淺薄,對一些蠅營狗苟的腌臜行為,並不了解。

“我關系夠不上,就算搞出科研成果,也沒署名權。”

鮑向文幹巴巴回答道,隱晦提了一嘴,滿臉的無奈之色。

“What?還有這種事情嗎?”

韋光霽大受震撼,有些難以相信,轉頭看向陳河宇,似乎想要求證。

“鮑先生,我能理解,這是一份發動機的設計方案,你看看有沒有什麽問題?”

陳河宇笑笑,沒搭理韋光霽,從手邊抽出一沓文件,遞給鮑向文。

“好的,諸位請稍等,我需要一點時間。”

鮑向文坦誠道。

“請便!”

陳河宇拎起一壺檸檬水,給自己倒了一杯,輕輕抿上一口,耐心十足的等待著。

鮑向文翻開資料,第一張A4紙,印著一張發動機的結構圖,包括燃燒室、燃料系統、氧化劑系統、引導系統和冷卻系統,以及渦輪泵、噴嘴、閥門、傳感器。

燃料選擇上,正是他剛剛提及到的甲烷(CH4),雖然相比煤油,甲烷的燃燒溫度較高,能量密度較低,但優點在於它可以與液氧(LOX)復合,產生200到250噸之間的恐怖推動力。

在真空條件下,甚至可以達到300噸!

“陳總,這項技術,比豐京研究所的發動機設計,還要先進一個档次。

憑借我的能力,實在看不出來有什麽問題,如果硬說,那只有室壓載量過高的毛病,30兆帕的數值,一旦燃料中出現絲毫異物,就會……”

良久之後,鮑向文閱讀完整份材料,擡起頭回答道。

“會暴炸嗎?確實!鋁合金和凱夫拉材料,根本無法抵擋,那麽你有什麽解決思路?”

陳河宇笑吟吟問道。

“如果不考慮成本和制造難度的因素,我有三個建議:

第一、優化燃燒室的結構設計:使用預先冷卻的液氧-甲烷推進劑,包圍住燃燒室壁面,讓其能夠承受高溫高壓的燃燒氣體;

通過細密的管道網絡,引導部分未燃燒充分的燃料和氧化劑,沿著燃燒室壁面流過,吸收燃燒產生的熱量,將其冷卻至可接受的溫度;

第二、高效散熱:利用全涼卻器在燃燒室壁面上形成薄薄的液膜,將未燃燒的燃料、氧化劑與燃燒產生的高溫氣體隔離,避免直接接觸,減少熱傳導。

再通過管道中的冷卻劑循環,熱量就會被有效帶走,並散發到外部;

第三、使用耐高溫合金、耐高壓的材料,去構建燃燒室壁面和渦輪泵等關鍵部件,增加其耐受高溫和高壓環境的能力;”

鮑向文依舊毫無懼色,條理清晰地敘述著。

他根本不知道,手上的這份技術文档,原型便是SpaceM的猛禽發動機。

“不錯!再看看這份材料?”

陳河宇滿意地點點頭,再次遞過去一份文件,這是他在猛禽發動機的基礎上,重新改良後,形成的一款新型發動機。

他將其命名為“帝江”!

預估參數為海平面推力400噸(3921kN),真空推力452噸(4430kN),燃燒室室壓高達32MPa。

如果投入使用,“帝江”會成為全球推力第二大的現役液體火箭發動機,僅次於天鼎火箭的RD-171(7904 kN)。

“天才設計!”

鮑向文暗暗折服。

“自生增壓!用熱交換器加熱甲烷和液氧,使得儲罐內的燃料在不斷消耗後自己加壓,可以有效避免氦氣增壓導致的暴炸。”

鮑向文揚聲道,有些見獵心喜,不由地問道:“我能知道這位設計師的名字嗎?”

韋光霽臉色怪異地看向陳河宇,自家這位老板,還真是一個全能啊。

“咚咚!”

陳河宇擡起手指頭,敲了敲桌面。

施怡嘉秒懂,瞥了一眼面試單,醒目的“P5”字樣映入眼簾,心頭猛然一顫。

雲鯤成立以來,這是第四位“P5”級別的員工!

前面三個人裏,一個是航天器設計領域的大牛,精通空氣動力學、結構設計和人機界面交互;

另一個是位材料科學家,擁有紮實的材料學與工程基礎知識,包括對材料結構、性能、加工和特性等方面的理解;

熟悉各種復合材料、耐高溫材料的研究和開發方法,能夠設計新型材料以滿足航天器零件的要求;

最後一個是火箭工程師,熟知各種推進劑、推力控制、空氣動力學的應用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