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絕子

這些故事的來源……

當然都是孟昔昭編的啦。

他口述, 金珠抄寫,自從孟昔昭知道金珠一年工資那麽高,他幹什麽都第一個想到金珠, 頗有一種非要把那五千兩銀子賺回來的意思。

這就苦了金珠了,平時要盯著莊子, 好不容易得了空閑, 剛回參政府,都沒問候一下自己的小姐妹, 就被孟昔昭拉過去抄書。

文字獄是大清的專屬,但也不代表別的朝代就沒有以文字定罪的時候了, 就為了防著以後被人拿過來做文章, 所以每個故事,孟昔昭其實都寫的比較隱晦。

除了第一個, 女主人公是殺掉了自己“名義”上的丈夫,剩下的,都跟夫妻沒有關系。

第二個故事殺掉的是哥哥, 第三個故事殺掉的是老鴇, 第四個故事則更隱晦了,仍然是女子當故事的主角, 但她從頭到尾都沒殺人, 而是起了一個偵探的作用,去調查一樁陳年舊案。

一對夫妻離奇離世, 十來年都找不到線索,女主人公經過一番調查,發現事情跟他們當年雇傭的丫鬟有關, 他們折磨這個丫鬟,逼她幹所有的活, 不給飯吃,讓她只能吃院子裏的雜草,有一日男主人醉酒,不慎掉進了井裏,女主人嚇一跳,連忙推搡丫鬟去救人,丫鬟腳步慢了一些,被女主人扯過頭發狠打,丫鬟痛得反手一推,女主人踩在丫鬟剛剛拔下來的雜草上,雜草中有露水,減少了摩擦力,女主人一下子就跌倒了,而且就這麽巧,跌在院中的斧頭上,當場斃命。

丫鬟嚇壞了,再看男主人也已經淹死了,驚慌之下,感覺這是個機會,於是跑去報官,說自己出去幹活,一回來,家裏就變成這樣了。

古代可沒有推理小說,楚國公主看的呼吸都屏住了,尤其是看到丫鬟打掃井邊的腳印,然後又模仿著女主人,淩亂的走了幾步的時候,她不禁疑惑,真的是巧合嗎?真的不是這個丫鬟幹的嗎?

然而死無對證,丫鬟流著眼淚把當年的事情說出來,很快,就把女主人公打動了,她說,既然是意外,那她以後就不會把這件事說出去,以後,丫鬟還是可以清清白白的做人。

楚國公主看著最後的這句,清清白白的做人,看了好長時間。

第一個故事簡單粗暴,是切入點,讓楚國公主一下子就注意到,殺人,是破局的關鍵。

第二個故事繼續加深這種印象,每個主人公都是被欺壓的形象,讓她漸漸的能和自身聯系到一起。

而真正的關鍵,其實就是這第四個故事。

殺人,說的輕巧,但真的要去實施的話,除非對方窮兇極惡,不然誰聽了以後不把自己的腦袋搖成撥浪鼓?

好死不如賴活著,上到皇帝、下到平民,所有人都把這句話奉成真理,殺人是為了不被欺壓,可殺了人就要償命,結局依然令人絕望。

最理想的狀態,就是這世上發生了奇跡,發生了怎麽都不可能發生的巧合,比如,她還沒到匈奴,單於突然死了,那她就不用再嫁人了。

這想法一冒出來,楚國公主心裏抑制不住的感到高興,可下一秒,她又垂下了嘴角。

單於死了有什麽用,匈奴的規矩是男人可以繼承自己父親、兄弟的妻子,即使這個單於死了,後面還會有新的單於出現,而哪怕這幾個單於全都不要她,等她回了大齊,終有一日,還是要被父皇送到某個陌生的地方,給某個陌生的異族人當小妾。

所以說啊,奇跡,也救不了她。

……

孟昔昭從楚國公主的大帳門口離開,轉身就去了太子殿下的大帳。

而守在門口的侍衛看見他,朝他行了個禮,然後轉身,進入帳中通稟。

不像楚國公主那裏,還要先出來一個女官來問他有什麽事,沒過多久,那侍衛就回來了,把簾子掀開,對孟昔昭做了個請的動作。

不遠處,詹不休出來喂馬,看見這一幕,他不禁頓了頓腳。

孟昔昭和太子的關系……好像一日比一日親近了。

不知道是裏面有什麽內情,還是習慣使然,崔冶身邊一個伺候的太監都沒有,貼身跟著他的人,全都是侍衛。

這種時候,他身邊的人就更少了,崔冶靠在床頭邊閉目養神,郁浮嵐則坐在離門口最近的案幾處,見孟昔昭進來,他站起來,跟孟昔昭問候了一聲:“孟少卿。”

孟昔昭也點點頭,“郁都頭。”

然後,郁浮嵐繼續坐著,而孟昔昭走到了崔冶身邊。

皇帝睡的叫龍床,連正經的妃子都不允許躺一躺,而是到另外的偏殿裏寵幸,太子睡的又叫什麽呢?

不管叫什麽,反正不是孟昔昭一歪屁股就能坐上去的。

郁浮嵐擡眼,看了看孟昔昭那十分自然的坐姿,嘴角一抽,最後還是默默的低下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