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將將

皇宮的馬就是跟參政府的馬不一樣, 才半個時辰,他們就上了雞籠山。

進入雞鳴寺的範圍,張侍衛熟門熟路的從一條坡道上山, 這邊是專門給達官貴人預備的,雖說很多夫人小姐到了這邊以後, 為了顯示心誠, 都會下來走路,但也有實在走不了的, 比如某些老太君、某些老大人。

孟昔昭撩開簾子,看見一個看上去快一百歲的老太太被人擡著上山, 拄拐都站不起來了, 需要兩個年輕的丫鬟左右攙著,才能把她擡下轎輦, 孟昔昭看的頓時嘴角一抽。

他是真的沒法理解這種人的心思,年紀那麽大了,你喜歡禮佛就在家裏禮嘛, 讓你兒孫給你蓋個小佛堂不行嗎?不用走路, 與人方便還與己方便,現在可好, 非要出來, 還非要上山,就不怕一個不小心, 直接在這見了佛祖麽……

默默的把簾子放下,孟昔昭偏頭,卻見崔冶仍然閉著雙目, 而且眉頭始終都皺著,哪怕在睡夢中, 也一副得不到安寧的模樣。

被靠了一路,孟昔昭的肩膀都快麻了。

但這不是他最郁悶的事情,他最郁悶的是,他根本沒說過自己也要跟著上山啊。

原本他只是想跟太子殿下說句話而已,誰知道一上車,太子就把他當了人形靠枕,而張侍衛更是一聲招呼都不打,就繼續出發了,孟昔昭聽著外面僧人跟張碩恭等人“阿彌陀佛”,心裏有點愁。

一會兒他怎麽下山?

不對,真正的問題是,一會兒他還能下山吧?

……

據說,雞鳴寺的僧人是知道崔冶就是太子殿下的,但因為太子殿下小時候說了不要給他優待,也不要把他當太子,這幫宗教人員還真就聽了他的話,最多把他那院子留著,不給別人住,其他的,全都跟其他居士一視同仁。

孟昔昭感覺,僧人們能這麽有恃無恐,並非是因為他們真的超脫了俗世,做到眼看紅塵、空無一物了,而是從漢末開始,佛教就地位超然。

越是亂世,人們對宗教信仰的需求越高,可憐中原人民……打漢朝走下坡路開始,就沒過上幾年太平日子,魏晉就不說了,易子而食、觀音土,都是從那時候出名的,隋唐倒是興盛過一段時間,但它也不禁誇,走下坡路的速度比漢朝還快,如果把這些年弄個曲線,那這曲線肯定只有一個起,過了這個起,就一直落落落落落。

佛道兩教就在這樣苦澀的環境下發展壯大,一年比一年地位高,而且是你方唱罷我登場,今年這個皇帝當家,道教是國教,明年那個皇帝當家,佛教是國教。到了現如今,已經有了幾分佛道儒三家融合的意思,像天壽帝,他就不專信一個,而是全信,只要你說這個世界上有什麽神,說的頭頭是道,他就一定會信,甚至會很開心。

好像神仙越多,保佑他的就越多。

……真夠臭不要臉的。

但是如果真的深究起來,天壽帝最信的,還是佛教。

至於原因麽,也很簡單,因為佛教有個那迦神,這位跟伏羲女媧一樣,也是人首蛇身,但是他和伏羲女媧不一樣的地方是,他算是一種精怪,在神話裏每次現身,每一次出現都是專門為了保護佛祖,這跟天壽帝做的那個夢極其相似,雖說在夢裏,那條蛇只是給天壽帝遞了個球,但他一直相信,那條蛇就是被他的真龍之氣吸引而來,替他鞏固皇權,延年益壽的。

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要是讓孟昔昭分析,他就覺得,那個蛇肯定是想用這個球告訴天壽帝,崽種,你也就能頂個球用。

……

咳,總之,因為天壽帝的青睞,再加上一年一年傳下來的規矩,僧人在本朝地位那是非常之高,過往之事一概不究,不用對任何人行跪拜禮,出門化緣也絕不空手,哪怕被化緣的家裏窮的揭不開鍋,都得跑出去接碗水來招待僧人,不然僧人去了衙門,這家人就得挨上二十棍。

想著這些,孟昔昭面露嫌棄,但又有點感興趣。

而這時候,他們也到地方了。

孟昔昭把崔冶叫醒,後者仿佛根本就沒睡,在孟昔昭剛出聲的時候,就睜開了眼。

把一切都安頓好,張侍衛就去一旁的小廚房熬藥,熬好了,他小心翼翼的端到正屋。

門口,郁浮嵐站在這,看了他一眼,他突然說:“把藥給我。”

平時送藥的活都是他來,郁浮嵐也沒跟他搶過,今天他突然這麽提出來,張侍衛雖然覺得有點古怪,但還是把藥碗遞給了他,而郁浮嵐進去以後,片刻都不到,就自己出來了,沒拿托盤,也沒拿藥碗。

張侍衛瞪他:“碗呢?”

郁浮嵐:“在裏面。”

張侍衛:“……我還能不知道在裏面,那藥呢,殿下喝了?”

郁浮嵐:“沒有,我交給孟少卿了,讓他去端給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