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姜星火的試探(第3/4頁)

非是基於這個目的,姜星火是不會把現在做不到的、時間跨度多達二三十年才能實現的事情,拿出來說事的。

這不符合他的風格。

至於鄭和……

他一直在學著螺旋槳的樣子搖花手。

鄭和對姜星火提出用鐵馬驅動船只的想法,非常著迷。

廟堂政策的問題,鄭和反而關心不多。

因為鄭和很清楚,這些壓根就跟他沒關系,他最好也不要參與進去,否則沒好處還惹得一身騷。

像他這種人,無論是哪個皇帝上位都會用的,參與進立儲之爭,對鄭和來說也不會獲得什麽更多的利益。

弊端遠遠大於利益的事情,傻子才做。

鄭和不是傻子。

鄭和問道:“姜先生,你說的這個【鐵馬】,真的能造出來嗎?”

“肯定可以,但不是現在。”

姜星火認真思忖了一番,回答道:“或許在未來的幾年後,你就能看到大明的人自己發明創造的【鐵馬】出現。”

大明這個時代,仍舊處於封建王朝社會的中晚期階段。

姜星火能不能手搓蒸汽機?

當然可以,在第六世,姜星火就從一個普通工人幹起,在實業救國時期的各個化學、機械工廠裏摸爬滾打,最終靠著自己的智慧與能力,自己開了幾家化學和機械相關的工廠,並為抗倭運動提供物資支持。

那一世的結局,是作為明面上工廠主,暗地裏特殊工作者的姜星火,面對必死結局,點燃了自己工廠生產的炸藥,被子彈擊斃後,進入倒計時的炸藥也帶走了工廠和工廠裏的所有人。

近代工業的東西,諸如內燃機之類的當然就別指望了,那玩意根本不是個人能手搓出來的。

但不管怎麽說,手搓西歐中古時代(公元500-1500)到第二次工業變革(公元1870-1914)這三百多年裏,一部分科技點的能力,姜星火還是有的。

超前一些的有線電報這種東西,如果有最基礎的工業體系支持,多花時間(20-30年),多砸金錢(幾百上千萬兩白銀),南京到北京的一條主要線路還是能建出來的。

但是,姜星火對於攀科技樹的態度,還是一如既往。

引導與建立體系的意義,遠大於自己手搓。

即便是出獄後,姜星火還是認為用環境去倒逼人,用制造力去逼制造關系,才是正確的路子。

至於以後什麽限制皇權,那都是留給幾百年後的種子。

眼下皇權專制對於支持他改造大明,才是更有利的。

“那【千裏傳文】呢?”鄭和更進一步問道。

姜星火坦承答道:“順利的話有可能二三十年,不順利的話也有可能有生之年都出現不了。”

鄭和點了點頭,心中暗暗藏下了幾許期待。

若是鐵馬能驅動船只,那麽大明船只的性能,馬上就能獲得巨大的提升。

相當程度上無視是否順風順水,在這個時代是多麽逆天的能力?

我大明水師,天下無敵啊!

等等。

鄭和忽然皺起了眉頭,是不是有哪裏不太對勁?

“姜先生。”鄭和的紅臉有些怪異,“咱們的話題,是怎麽跑到這上邊來的?”

聽了這話,朱高煦也呆了呆。

對啊,話題什麽時候跑偏到這裏了?

好在最近幾個月隨著詔獄生活戒除酒色、多讀書、作息規律,朱高煦的大腦清明了許多,他很快就回憶起了跑偏之前的內容。

說來慚愧。

話題就是朱高煦自己帶跑偏的。

是朱高煦非要拿大明定都南京後,考慮遷都又放棄這件事來說事的。

朱高煦老老實實地復述了一遍。

“剛才講到了陸權、海權、國際權力,廟堂是經濟的延續,戰爭則是廟堂的延續,國際權力,便是某個國家可以從戰爭、廟堂、經濟等等角度,全方位影響其他國家的能力,而其中最根本的、最持久的,則是經濟利益。”

鄭和也跟著補充道:“還說經濟利益的核心是貨物運輸的時間和數量,以及討論漢唐控制西域商路為什麽最後都失敗了。”

“你們說的很不錯。”姜星火贊許道:“而漢唐失敗的這個原因,其實我們剛才關於漕運和海運的討論中,就已經得出結論了。”

“姜先生是說……海運成本?”朱高煦試探問道。

“便是如此!”

姜星火肯定道:“經濟利益的核心是貨物運輸的時間和數量,海運或者說水運,天然就比陸運的時間要快,數量要多,因為水運的船只可以借風借水,陸運只能靠運輸者的腿。”

“那麽我們很容易就能得出一個結論,漢唐控制西域商路失敗,就是因為陸路長距離運輸不可取……反過來說,水運長距離運輸,是完全可取的,所以跟陸權論還有一個相對應的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