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吃煤的鐵馬(第2/4頁)

李至剛看了一眼坐在他身後一直裝聾作啞的夏原吉,無奈道。

“回陛下的話,定都南京,利自然是江南不缺糧而且能隨時敲打江南,弊則是南北平衡不好維持,同時參考歷代定都南京政權的經驗,北方很容易會成為財政上的大窟窿,一旦北方被入侵,以南方人為主的朝堂上,肯定會選擇放棄北方以減輕財政包袱……若是北方被放棄,想要北伐奪回來就幾乎是不可能的了。”

作為一個松江人,李至剛真的對皇帝盡忠了。

我都已經背叛了我的鄉土和階層了,你還要我怎樣?

朱棣卻依舊窮追不舍,今天似乎就要盯著他一個人問:“為何不可能?李尚書不妨說說,朕很想聽。”

李至剛看著這個逼仄的密室,心頭一陣顫栗,更是對墻對面那個不停說話的人又驚又懼,還帶了深深的好奇。

二皇子朱高煦和三保太監鄭和的聲音他能聽出來,但這個囚徒的聲音,他從來都沒聽過。

即便是囚徒身份,也是他從墻對面傳來的交談聲中側面推斷出來的。

究竟是誰,能讓脾氣一向不太好的朱棣都能如此格外容忍?

真是讓人覺得匪夷所思。

而李至剛的又驚又懼,則是因為對面的問題,幾乎都是在把他往修羅場上逼。

這些問題,皇帝問他,他敢不如實回答嗎?

可有些東西如實回答了,又會惹皇帝生氣。

到時候把他第三次送進詔獄怎麽辦?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李至剛額頭上的汗水越來越多,眼看就是又要濕了兩個手帕。

夏原吉算是厚道人,終於看不下去了,行禮過後說道。

“臣且鬥膽替李尚書回答,還望陛下允許。”

朱棣點點頭。

夏原吉說道:“假使真的定都南京,而未來北方有變,朝廷會放棄北方,那麽到了北伐的時候,朝堂一定是被江南士紳出身的文官所占據的……到了那時候,為了維護自身利益,避免北伐培養出新的軍功勛貴,以及北伐成功後北方士子蜂擁進入朝堂擠占他們的位置,是一定會從廟堂上作梗,反對北伐的。”

“這便是為什麽李尚書說一旦北方被放棄,想要再北伐奪回來就幾乎不可能了。”

聞言,道衍贊許地看了夏原吉一眼。

而朱棣也是對夏原吉頷首說道:“這便是朕的顧慮所在了。”

“定都北京,則糧食仰仗南方,受制於南方;定都南京,則南北分裂不可避免。”

“如之奈何?如之奈何!”

朱棣重重地幾拍了下椅子,長嘆一聲。

這個問題,也同樣是困擾在室內的幾位大明帝國高層腦海中的事情。

是真的死局,選哪個都有極大的弊端,看起來似乎只能兩害相權取其輕。

可是,真的沒有辦法破局嗎?

朱棣的目光投向了墻壁。

李至剛也好奇地跟著看了過去。

他似乎想透過墻壁,看清楚對面那個神秘人的樣子。

……

墻內,兩人也幾乎給出了跟密室裏差不多的答案。

姜星火總結道:“所以說,其實糾結的地方就在於三個點。”

“第一點,要顧忌南北分裂,需要照顧北方。”

“第二點,糧食供給現狀是南多北少,經濟中心在南方。”

“第三點,要備邊,但軍隊不放心遠離統治核心。”

朱高煦點頭道:“大略如此。”

姜星火把這幾句話,簡略寫在了曬幹的沙地上。

“一個點一個點來思考,慢慢來,不急。”

姜星火說道:“首先說第一點,為了不讓大明的南北矛盾進一步加劇,定都北方,肯定是有必要的,這是一個最明顯不過的廟堂信號。意味著朝廷沒有放棄北方,朝廷有意彌合南北之間的長期分裂。”

朱高煦有些迷惑。

“可是姜先生之前不是說人口、金錢、糧食,都是跟隨經濟活動分布的,而經濟活動的核心是糧食運輸的時間和數量……意味著大明不適合遷都北京啊。”

“定都,跟遷都,是兩碼事。”

姜星火舉了個例子:“鳳陽還是中都呢,鳳陽就不是都城嗎?這有什麽影響呢?從北宋至元朝,都是‘四京制’,北宋四京為開封府、河南府、應天府、大名府,元朝有四都哈拉和林、大都、上都、中都。”

“所以說,大明是可以有三到四個首都的,算上現有的中都鳳陽、南京應天府,再多兩個首都,譬如北京北平府(姜星火知道北平府已改名順天府,但不能說),再弄個什麽西京、東京,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朱高煦試探著說道:“那姜先生的意思就是,大明可以定都北京,但不一定遷都?可如果只定都不遷都,北京不就跟中都鳳陽一樣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