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巴羅-李嘉圖等價(第3/3頁)

“對啊!”

朱高煦跟著思考:“若是人死了,該怎麽辦?”

“活著的時候朝廷減稅,他享受到了;等他死了,人家總不用交稅吧!”

出乎二人意料,姜星火點點頭說。

“這一問題的答案可能是,對於那些減稅期間活著,卻在大明朝廷償還大明國債前已經死去的普通老百姓來說,他們負擔稅款的現值下降了,由於他們不必用大明國債去支付朝廷為償還大明國債而增加的稅收,他們當前和未來的消費會隨其可支配收入……嗯,就是他們能夠用來花的錢的增加而增加。假如這些普通老百姓是完全利己的,則上述答案將使等價定理失效。”

“但是。”

姜星火也跟著話鋒一轉。

“這裏有兩個問題。”

“第一,老百姓會不會為了後代著想?”

“第二,老百姓會預測到自己何時意外身亡嗎?”

……

“停停停!”

朱棣用拳頭錘了錘腦殼。

“這都什麽跟什麽?”

“兩位尚書,你們從頭給朕解釋解釋!”

蹇義和茹瑺對視一眼。

蹇義先解釋道:“陛下,姜星火的意思便是,父輩和子輩之間的所有的老百姓都關心自身及其後代的話。那麽當大明朝廷用發行100文的大明國債來替代100文的稅收,由此使老百姓當年的稅收負擔減少100文時,老百姓知道這意味著未來的稅收將增加100文。”

朱棣點點頭,這個他明白,示意蹇義繼續。

蹇義慢慢地皇帝解釋道:“因而面對今年稅收負擔的減少,普通老百姓的反應將不是增加自身的花錢,而是將購買的100文的大明國債保存起來。如果他在大明國債到期之前去世,這100文大明國債將作為遺產留給他的後代,用來繳納朝廷因為大明國債本息負擔的增加而增加的稅收(朝廷為了還錢而加稅)……假設在他的後代的有生之年大明國債仍未到期,便可以繼續留給他們的後代,以便用以支付大明國債到期時增加的稅收。”

“這只是個姜星火的假設。”茹瑺跟著說道:“對於任何一個關心子孫後代的普通老百姓來說,朝廷為償付發行的大明國債本息而增課的稅收,由他還是他的後代來繳納,是沒有區別的。”

茹瑺進一步闡釋:“也就是說,老百姓是否死於國債到期之前,這對於他的今年花錢(消費)不會產生影響,購買大明國債與繳納稅收一樣,會減少今年的個人消費。”

“說白了,就是在討論發行大明國債,會不會影響老百姓花錢?”朱棣打斷茹瑺道。

“正是如此。”

朱棣費解道:“那這種問題有什麽討論的意義呢?很少有人會關心兒孫的繳稅吧?”

一直沒有開口說話的道衍和尚,忽然彈了彈黑色袈裟的袖口,說道。

“當然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