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世界島戰爭(第2/4頁)

但問題是。

——本島的集權體制才是島民能占領對面島嶼的基礎!

如果本島無法維持集權體制,那麽失去了集權體制支持的島民,是無法在對面島嶼立足的!

本島的島民通過掠奪獲得了更多的資源,通過殖民減緩了本島的人地矛盾,生活變得更好了,反而厭惡了給他們帶來這一切的舊體制,或許會想著在廟堂體制上搞點新花樣,但是只要保持著足夠的危機……事實上,世界島戰爭從來都不缺乏覬覦者和追趕者,那麽在持續的危機環境下,島民們依舊會一致擁護集權體制。

這就是大英為什麽能以帝國的身份,來維持全球殖民的原因。

殖民地和自治領的島民,真的需要一個女王嗎?

從心理上,他們不需要有個人騎在頭上,自由不香嗎?

但從實際上,在面對多島競爭的情況下,如果沒有本島的統治者和軍隊的保護及幫助,他們在外島上,是很難依靠自己的力量活下去的。

所以,哪怕心裏不願意接受集權體制,但他們必須接受且擁護。

可李景隆想了想後,繼續問道。

“但這畢竟是兩個島,如果人口增多,人均資源還是會不夠啊。”

“而如果這種島嶼越來越多呢?”姜星火看了眼他說道,“如果有的島嶼產香料,有的島嶼產糧食,有的島嶼產原料,大明如果可以控制絕大部分的島嶼,還會有人均資源的不足的憂慮嗎?而即便是人均資源比較多了,可由於是世界殖民,還是要依靠強力的集權體制國家,不是嗎?”

李景隆覺得姜星火說的沒什麽錯,但總覺得有些說不上來的意味。

大約是看出了對方的疑惑,姜星火繼續道。

“我先給你們下個結論吧。”

“同樣是集權體制,同樣打之前在孤島上打過的總體戰。”

“控制多個島嶼資源富集度高的國家,一定能戰勝控制孤島的國家,無論這個控制孤島的國家集權體制有多麽強大,力量看起來有多厲害。”

事實上,這便是海權和陸權的區別。

也是開放資源系統與封閉資源系統之間的區別。

在姜星火前世的歷史上,已經用無數猛人的慘痛失敗證明了這一點。

路易十四、拿破侖、魯登道夫、小胡子,即便你的戰鬥力在孤島上無敵於世,在外面也能一個打好幾個,但孤島的資源,始終是有限的。

有限的資源進行總體戰,就不得不陷入到配給制的惡性循環裏,因為資源不夠所以要配給,配給了你會發現資源還是會越來越少,然後降低人均配給,然後……

強大的堡壘,總是從內部瓦解的。

陸權孤島對抗海權群島,就是這個下場。

你明明用盡了力氣,勒緊褲腰帶作戰,但最後卻絕望地發現,對面的人越打越多,死了一批還有一批,而且吃的越來越好,裝備越來越精良。

這便是由於,對方控制了大量的島嶼,所以手中資源的富集度極高,一開始開片的時候,對方輸再多次都沒關系,你取得多麽輝煌的勝利也然並卵,除非能直接奪取對方的主島,否則不同的資源,譬如人員、糧食、藥材、武器等等,就會從各個島嶼海路運輸到主島,繼而獲得源源不斷的力量。

兩人坐高鐵上八小時玩手機打遊戲,誰撐不住誰叫爸爸,人家有充電寶你沒有,一盤一盤打下去,縱使你水平高一點,看著逐漸變紅的電池量,心裏不慌嘛?

“你們可以理解為,世界是由很多大小不一的島嶼組成的,而目前的世界,還處於蒙昧的、互不聯系的狀態。”

“這種狀態,跟春秋時期各個城之間聯系薄弱是一個道理。”

“而同樣,就拿我們華夏的例子來看,隨著時間的推移,被探索的田地注定越來越多,未知的田地會越來越少。”

“同時,從各個島嶼出發的人們,為了爭奪關鍵的島嶼和資源,又必將爆發戰爭。”

“這種戰爭,就如同戰國時代各國的總體戰一般。”

“不擇手段,只求勝利!”

這就是真實版的國家吃雞大賽。

誰先從舒適圈裏意識到需要走出去這一點,誰就能獲得先發優勢,拿到能好的裝備更多的血寶,進而積累更大的優勢。

朱高煦忍不住問道:“那現在的大明在整個世界的島嶼群裏,處於什麽狀態呢?”

姜星火的回答讓他們微微有些驚訝。

“最強大的狀態。”

本來,這就該是大明子民的心態,但被姜星火打擊的多了,兩人反而有那麽一點不確信了起來。

所以聽到這個答案時,兩人竟是不約而同地松了口氣。

姜星火解釋道:“大明擁有著最好的初始島嶼之一,同時也處於世界的一端,對周圍的島嶼也有著一定的探索,因此,此時的大明,在任何層面上來看,都是最強大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