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國運論》第二卷(第2/4頁)

別說大明國公人家就不敢殺,誰知道日本的幕府將軍是個什麽心理?

沒準人家“征夷大將軍”覺得殺個明國的高官來祭旗更帶勁呢?

李景隆舉目四望,竟是孤家寡人般無人可求救。

沒辦法,建文朝留下來的那些文官不待見他,淮西開國勛貴群體覺得他丟人,靖難新貴們更是打心眼裏瞧不起他這個手下敗將。

再加上朱棣欽點了他,不知道是想打算借刀殺人,還是真的想給他個機會發揮特長,亦或是兩者兼而有之。

李景隆嘆了口氣,心頭無奈地想道:“長得帥就是遭人嫉妒啊。”

而姜星火此時迷迷糊糊地走了過來,放風清醒清醒,他最近這陣子睡得比以前還久,反正無事可做,都是日上三竿才起。

姜星火打著哈欠,對著新歪脖子樹下坐立不安的人招呼。

“早啊。”

李景隆看到姜星火的瞬間,雙眸微微睜圓,直接喊了聲。

“姜郎救我!”

“嗯?”

姜星火聽著對方的話語,微微愣住了,隨後笑道:“救你什麽?你這不是活的好好的。”

李景隆苦笑一聲,他現在又不能透露自己的身份,也不能告訴姜星火外界的變化,真不知道怎麽描述自己的困境才好。

正想著,朱高煦提溜著兩包東西從另一側的監區進來了。

三人在樹下匯合。

“這是?”

看著大胡子手裏拎著的東西,姜星火好奇問道。

“給他踐行。”朱高煦沖著李景隆努努嘴。

隨即,朱高煦給姜星火解釋道:“他花錢去宮裏找關系,想要謀個差事,就說能提前出獄就行,但是宮裏的太監不靠譜,最後給找到的差事是去琉球國宣旨,通知琉球國國王,陛下登基了,趕緊來朝貢。”

李景隆愣了愣,沒想到朱高煦越來越聰明了,竟然提前給他想好了一個像模像樣的說辭。

“不就是去琉球宣個旨嗎?這有什麽?”

姜星火對此時的琉球也不甚了解,經過不知道找誰做了功課的朱高煦一通解釋,方才醒悟過來。

所謂琉球,乃是隋煬帝時令羽騎尉朱寬訪求異俗,始至此國地界,萬濤間遠而望之,蟠旋蜿蜒,若虬浮水中,故因以名琉虬也,後來為了避諱,改成了琉球。

琉球王國位於中國的寶島和日本九州島之間,其所轄島鏈蜿蜒兩千裏,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為了中日朝與安南、占城等國的貿易中轉站,商貿發達,號稱‘萬國津梁’。

而這裏面復雜的是,彼時的琉球王國,不是一個王國,而是三個!

琉球王國,是山南、中山、山北三個王國共同的對外自稱,洪武五年的時候,因為信息差的原因,中山王察度首先領詔並派遣王弟隨大明使者回來朝貢,大明糊裏糊塗地將琉球當做了一個王國。

雖然第二年得知了消息的山南王承察度和山北王怕尼芝就都派人來上貢了,但大明接下來也就沒提這回事,繼續用琉球來統一稱呼,並賜予了三枚駝鈕鍍金銀印。

總之,琉球國在大明這裏有個三個國王,也不知道當初是洪武朝的禮部官員是打算將錯就錯,還是存著分而治之的打算……前者的可能性更大一點。

眼下麻煩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三個王國各有各的心思,之間的利益訴求也不同,所以三個琉球王國開戰了。

李景隆跟著一起聽完了這套說辭,不由地有些驚訝,琉球跟日本挨得近,又不惹眼,巧妙地向姜星火解釋了他面臨的難題。

這樣,既能問計於姜星火,又不至於讓他直接察覺到自己被瞞著。

朱高煦現在變得這麽聰明了?

而且人家一看就是有備而來,歷史淵源、國內情況,都搞得清清楚楚。

想到這裏,李景隆不由地有些感動。

不愧是一起同過窗的好兄弟。

……雖然是鐵窗。

朱高煦得意地瞥了李景隆一眼,自己找老三要了資料湊一起研究了半個晚上,要的不就是這一刻的效果?

渣渣,還得是我來。

“那對於出使琉球宣旨這件事,你是怎麽想的?”

姜星火沉吟片刻問道。

李景隆帶入了角色,苦著臉說道:“我自是不想去的,花了錢買通了關系,就拿到這麽一個差事,還不如老實在詔獄裏蹲著。”

“而且,我也確實沒當過使節。”李景隆老實承認,“如何能在宣揚大明天威的同時,保證自身的安全,這裏面的尺度,也委實拿捏不好。”

就好似漢朝那般,去西域做使者,既然有拔刀斬匈奴的,自然也有拔刀反被匈奴斬的。

所以,到底怎麽處理各方關系,怎麽當機立斷,委實是一門大學問。

朱高煦又插嘴道:“去琉球,一則那裏本來就在混戰不休,二則路上有倭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