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三章 聽證會(三)(第4/4頁)

王安石、呂惠卿聞此噓聲,皆是黑著臉。

曹太後坐在佛像面前,聽到這番言論,撥動佛珠的手,也漸漸變得愈發淩亂,幾番啟唇,終究還是沒有說話。

趙頊看在眼裏,心中很是窩火,其實關於是否開掘漳河,他當時是很猶豫的,確實耗費太大,他也舍不得。

不過程昉強烈這麽幹,甚至以辭呈威脅,再加上王安石也極其支持,他也沒有主見,畢竟那時候公檢法都還是雛形,他又被架在上面,不能輕易收手。

而如今他是下定決心,不能再怎麽下去,這麽搞下去,多少錢多少人都不夠用。

周革下去之後,王鞏又傳洺州通判劉恩出席。

張斐先是照例詢問,是代表自己,還是代表州府,劉恩表示自己是代表洺州前來作證的。

“根據我們檢察院所查,洺州是曾官員說當地百姓是樂於徭役,不知是否?”

張斐問道。

話音未落,外圍就響起噓聲。

樂於徭役?

這得多不要臉才說出這種話來。

“肅靜!”

許遵敲槌,呵斥道。

庭警也立刻舉起肅靜的木牌。

等到噓聲消散後,劉恩點頭道:“是的,開漳河,洺州就調遣一萬徭役前去相助。”

張斐道:“劉通判方才可有聽到那些噓聲?”

“有。”

劉恩立刻道:“但他們並不知實情。”

張斐笑問道:“我也不知,劉通判可否詳細說說。”

劉恩立刻道:“在未改河道之前,洺州百姓是飽受水患,經過程都監治理後,洺州百姓不但免於水患,而且幹枯的河道,又在程都監督促下,放淤、灌淤,這些河道已經變成數萬頃良田,供百姓耕種,百姓自然樂於徭役。”

適才還十分萎靡的王安石、呂惠卿不禁精神一振。

韓琦小聲道:“這小子還真是不拉偏架,這邊打一棒子,那邊就趕緊送上一顆大棗。”

富弼道:“別說打一棒子,就打死又如何?問題得不到解決,也將毫無意義。”

韓琦點了下頭,對此也是深表認同。

他們這把年紀,對於黨爭是極其厭惡,歷史上他們雖然反對新法,但也是用敬而遠之來表達,而非向年輕時,與王安石鬥得天翻地覆。

因為他們發現,鬥下去是毫無意義的,是永遠解決不了問題。

張斐問道:“你方才也應該聽到周副使他們所言?”

劉恩點點頭。

張斐道:“對此劉通判怎麽看?”

劉恩道:“這我不好說,但是對於洺州,是利大於弊,因為洺州百姓常年飽受水患,他們非常渴望得到治理,但是光憑洺州一己之力,又幾乎做不到,需要河北各州縣齊心協力,可之前大家都是自掃門前雪,直到成立制置河防水利司,這種情況才得以改善,我們洺州多數官員都非常支持程都監。”

頓時有不少官員嗤之以鼻,你這說的難道就不是自掃門前雪嗎?

但也不少官員點點頭,表示認同,凡事也不能只看一面。

張斐道:“所以周副使他們所言的那種役死人夫的情況,並未發生在洺州?”

劉恩遲疑一會兒,“多少也會發生類似的事,洺州當然也有百姓逃役,但大多數百姓對此是非常積極的,所以工事都修建的很快。”

張斐點點頭,又低頭看了眼文案,“適才劉通判說洺州多出數萬良田,但這好像並未反應在稅收上。”

劉恩愣了愣,警惕道:“這……這我不大清楚,而且這與此事有何關系?”

張斐道:“我只是想確定,是否真的多數數萬良田來。”

劉恩道:“此事千真萬確,朝廷大可派人去查。”

張斐笑著點點頭,“朝廷會派人去調查的,多謝劉通判出庭作證。”

“不敢,此乃在下分內之事。”劉恩訕訕一笑,眼中閃爍著一絲畏懼。

但其實在場官員都是心如明鏡,多數這麽多田,又有多少能夠落在百姓頭上,當然不能反應在稅上。

富弼小聲向韓琦道:“你沒有份吧?”

韓琦哼道:“我需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