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第3/3頁)

韓徹表現得特別好脾氣,還好言好語的表示理解。

然王尚書面對這般態度的韓徹,心裏的警惕心反而越發高漲。因為他們都很清楚,韓徹絕不是一個軟脾氣的人。他每每越是表現出和善,甚至是在做出讓步時,都是為了達到他某個目的。

而此刻,韓徹還能有什麽目的?

“說起來,我前段時間也收到了好些情報,正是有關於王大人,許大人等,同樣被人誣陷官商勾結,貪汙受賄的。”

韓徹說這話的時候,語氣溫和,王尚書等人這時候卻瞬間震驚又憤怒的,難以置信的看向了他。

“我自己親身體驗過了一番,被這流言蜚語所重傷時的憤怒和痛心,自是不願再看到諸位同僚也如我這般。”

“所以為著諸位大人的清譽著想,也為了能還諸位大人一個公道,想來諸位大人也願意在這眾多的百姓眼下,如我這般自證清白。”

韓徹說完,還笑眯眯的看向了臉色越來越難看的王尚書等人。

這些人當真以為只有他們能用邏輯自證陷阱這一類手段麽?比起他們單純的謠言擴散,韓徹還是切切實實的有情報證據在。

之所以一直隱而不發,不是韓徹不想動他們,而是以時下的社會背景,即便韓徹把東西報給皇帝,也不一定真能對這些人造成什麽太過的傷害。

皇帝需要考慮的事情太多,就像吏治的問題一樣,是他不想清明嗎?

最後權衡利弊之下,結果絕對不會是韓徹所想要的。

再者,就像這次請大理寺來韓家清查,若非韓徹主動請旨並執意堅持,皇帝也是不會這麽做的。

因為這不僅事關皇帝在權衡利弊後,有心想要保全韓徹,也事關韓徹的臉面,朝廷的臉面。

奈何韓徹先帶頭,做得還這般的坦坦蕩蕩。

於是問題就瞬間被掉轉了方向,矛頭開始對準了王尚書等人。

他們要是不配合,那就是做賊心虛。

這還不是面對著皇帝,面對的是整個京城的百姓。

可他們敢配合嗎?

顯然是不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