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第2/3頁)

時下本就娛樂不多。

在社會等級分明下,像眼下這種能親眼圍觀當朝宰相主動親旨讓大理寺清查的場景,屬於開天辟地頭一遭。

最要緊的是,這還是那位韓宰相主動請求他們過來做見證的!

可以說,在某一瞬間,京城不少的百姓都因此心情變得澎湃又激動了起來。

然後有些人來得還特別的早,王尚書等官員和大理寺的人過來時,這些百姓已經將韓徹府門前圍堵得人山人海的。

這若是一個兩個人,老百姓或許還會因為心生膽怯而不敢來。

可要是京城各坊間的百姓都收到了宣傳邀請,他們就又不害怕了。

因為今日來圍觀的人實在是太多,只見那魏林,還帶著刑部府衙的人在現場一邊組織著秩序,一邊還疏導建議大家,怎樣才能觀看得更方便清晰。

見狀,王尚書的臉控制不住的黑了下來。

“大人,您看這……”這時候,一隨行在王尚書身邊的官員湊進來低聲道,語氣裏也帶著些許的擔憂。

“慌什麽!”王尚書不悅的低喝道。

相較之下,韓徹的神色顯得輕松得多。

韓家經歷過原身因被流放發配到安南一事,因為根本沒想過還能有回來的一天,所以家中的財產,除了韓家老宅外,其他能變賣的,當時都變賣了。

後來的家資,幾乎全都是韓徹一手掙回來的。

作為擁有著超越眼下這個時代不少技術的農科技術人員,韓徹想要憑借自己的雙手去賺取銀錢,實在是太過簡單。

韓徹還很清楚,在這個時代,錢財再多,也不如權利穩妥可靠。

在物質上,韓徹也不是一個喜歡奢靡的人。以他不同階段官職的俸祿,還有農業技術,賺取到的銀錢對他的生活而言,也全都是綽綽有余。

之後在安南和柏州時,因為地方主官能有職田分發,韓徹確實是掙得的銀錢不少。不過這些銀錢,早前韓徹就讓柳氏,把原來準備給自己的聘禮,都分成了兩部分,添給了三娘和四娘做嫁妝。

於是待到大理寺清查的時候,隨著家裏的財產逐一被擺放到大門口,王尚書等人的面色便越發的難看了起來。

只見韓家稍微值錢點的東西裏面,最多的那部分是皇帝多次嘉賞給韓徹或是柳氏的,足足有兩大車的金銀珠寶玉器錦帛等物件。

這部分東西,皇帝那邊在賞賜下來時,都會有專門的管理人員做詳細登記的。因此韓徹做不得假,如王尚書等人也不敢以此來做攀誣。

而屬於韓徹自己的財產,竟只有銀錢不到一千兩,一些京郊的土地地契,和一些糧食、棉衣、毛毯、棉被等。

京郊土地地契這部分,可以說是非常少了。

甚至連普通的百姓,一家子的土地畝數也比韓徹這裏要多不少。

至於棉衣、棉被這些東西,在早些年的時候確實是非常值錢的。但這幾年,隨著各地棉花栽種面積越來越廣,農戶種植技術也越來越嫻熟,使得棉織品這一類也逐漸成為了家境但凡稍微過得去的百姓,家裏都能添置得起的必備生活用品。

針對這部分,韓徹還交出了一本賬冊,命韓老三扯著個大嗓門,把上面這幾年來的收支,還有棉衣、毛毯、棉被等這些物品的添置由來,都逐一報了出來。

圍觀的百姓本來還在震驚,韓徹這麽一個作為宰相的大官,拋開皇帝嘉賞那塊,家底竟然只有這麽點的時候,又馬上被韓老三念出來的收支給逗樂了。

無它,只因韓家這樣的世家大族,居然也會覺得京城物價太高,家中人日常食用的蔬菜糧食等這些,竟然還要安排人專門出城去京郊附近的村子裏購買。

“不過去京郊鄉下村子裏去購置,價錢確實是比京城內便宜許多。”

“是呢,我家鄉下有親戚,我家也是跟韓大人這樣,經常托家裏的人給我們送蔬果糧食來的……”

“哈哈哈,我就是錢家村的!瞧見沒,站韓大人身邊的那位,他叫阿三!就是他娶了我們錢家村的女郎……那錢家女經常回村裏給韓大人家跟村裏人購置東西,我家也賣過一些雞蛋給她!”

“價錢啊?比京城裏的是便宜一些,要不然韓大人家裏也不會辛苦跑這一趟了麽?不過比咱們拿到城裏來賣還是劃算很多。”

“哈哈哈哈……也是!”

本來是一樁清查的嚴肅事件,結果因為韓徹讓韓老三把家裏這些年來的收支明細一報,圍觀的百姓一下子全都被這方面給吸引了過去。

至於韓徹官商勾結?貪汙受賄?

一個連平日日常開銷都這般節省的官員,他貪汙了哪門子的錢財啊?

王尚書等人雖心中萬分惱恨這次籌劃失敗,卻也在清查完畢後的第一時間,就過來跟韓徹放低姿態,還連連告罪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