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第2/3頁)

“若棉,麻,桑損盡者,損免制度為——”

還有朝廷對地方官員在災害來臨後,出現的瞞報和妄報時的懲治制度等的填空作答。

至於剩下的最後部分,就是讓考員們先行代入身份,針對於不同程度的災情匯報時,作為專職官吏的他們該采取怎樣的救災措施。

很快,考核時間就到點了。

韓徹吩咐小吏將試卷逐一收取上來。

隨著試卷一交,考員們逐一走出考堂後,難得的幾乎都沒有過去參加過的考試那般的疲憊,反而不少人面上還浮現出興奮。

那些提前得了考題範圍的權貴家的子嗣們,就更不用說了。

“如何?”剛一坐上等候許久的馬車,車內的人就忙問道。

“題目果真都是那些,我也全都做出來了!”

“那就好,那就好……”

對於他們來說,即便競爭對手再多再強大。只要能保證自家子嗣將題目全都答出來了,那麽就不存在不會被錄取的可能了。

韓徹這邊,以一天的時間快速的將所有考卷批閱完後,再經過吏部的一番考核審查完成,他就連忙把初步擬定錄取的名單交由皇帝做最後的審閱。

這是一個全新的官僚機構,朝廷因為需要在全國各道都做設置,預計所要擇選的人員數量能達到數百人。

哪怕去掉快騎填入的那部分人員,最終要的人數也不少。

所以那些權貴們早前的擔憂其實是多余的,就像韓徹之前跟皇帝說的,只要那些人不是太差太離譜的,他都想要用起來。

皇帝只簡單的掃視了一眼這份錄取名單,就批準了這事。

第二天早上,吏部就接到通知,給名單所錄取的官吏下發任命。

那些曾經跟韓徹求官過的權貴們的子嗣,果然不僅全都被錄取,而且任職的也全都是專職官吏裏的高品階位置。

待收到任命文書後,這些權貴們對韓徹自是越發的滿意起來。

想到韓徹還什麽禮都沒有對他們收取,於是大家投桃報李之下,接下來凡是韓徹所負責的公務,發出的任命,都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暢通,高效率的運轉起來。

於是自然而然的,就跟三娘曾擔憂過的一樣,有一些直官過來跟皇帝高密或是彈劾韓徹玩弄權術和結黨營私。

就連證據他們都準備的很充分,便是韓徹之前給那些權貴們所劃出來的考題範圍。

結果這份證據送到皇帝跟前,皇帝面對眼前義憤填膺的大臣,聽他在那裏痛斥韓徹這種行為時,表情憋的甚是有些痛苦。

等到對方好不容易停下來,皇帝還得好生的替韓徹去做安撫道:“這份考題範圍給出去其實也並無大礙……”

“聖上!”未曾料到皇帝居然會是這麽一個態度,對方不由得急眼。使得他這會連臣子禮儀都顧不上了,聲音一下子就尖銳了起來。

意識到這話確實不能這麽說後,皇帝趕緊改口:“韓愛卿辦事方法或有不妥之處,然而這些事務他辦理得卻是非常不錯。”

說著,皇帝就趕緊讓一旁的內侍,將桌上的一封文書拿去給對方看。

這是從葛州發送過來的災情文書,但卻並非是向朝廷求救,而只是針對這次災情做的一個呈報。

原因就在韓徹一手操辦下,所設立起來的新官僚結構。

南方的松州和裕州遭遇了台風水患,而處於東北區域的葛州今年卻遭逢了一場小旱災,地裏的糧食出現了歉收。

這時候新成立的部門,底層的輔佐官和小吏們以最快的速度探查到天氣上的問題,並且還對地裏的具體收成,都做出了詳細的預估報告呈給上級。

上級,也就是那群來跟韓徹求官的權貴們的子嗣在做審查核對後,再去找其他產糧區互相傳遞報告,最後一並交於韓徹手中。

於是就在葛州的百姓還沒將地裏的糧食收獲之時,對於他們這地方的救助措施就已經制定好一系列的計劃,並且還匯報給朝廷,準備開始實施了。

最後也因為這份救助實施的超前時日許多,就使得葛州百姓原本將要面臨的困境還沒來得及開始,就被先一步遏制在了搖籃裏。

朝廷不僅減免了救災的損失,像這種從盈余地調配物資到不足之地的舉措,讓兩地的百姓都得到了好處。

在這整個實施過程中,朝廷都不需要專門指派官員去負責,只需要在收到匯報後,直接發放政令下去就能進展的這麽順利。除了有韓徹之前改革常平倉和漕運的原因,也離不開跟底層的官吏善於聽吩咐做事,還有上層官員有家世有關系網。

然即便如此,對方仍然想就韓徹的行為再度彈劾。

皇帝卻並不打算再給他機會了。

要知道,韓徹會這麽做,可不僅僅是為著眼下這點,讓皇帝動心的也不僅僅只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