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第2/3頁)

當這些人的需求都落到安南這麽一個小縣城來後,哪怕他們都是私底下交易,到底還是透露了出去。

這一日,韓老三便很生氣的來跟韓徹說道:“大人,他們這不就是換了個名頭麽?”

韓徹聽聞後,笑道:“隨他們去吧。”

“可他們請人幫忙謄抄,便不會來咱們安南常住了!”最為韓徹身邊的貼身仆從,去哪幾乎都跟隨一起的韓老三,自是知曉韓徹急切的想要為安南招納多點有學識的人留下。尤其是那八個鄉學的夫子,做簡單啟蒙還行,學問一旦深了,他們便沒法再教習下去。

在韓老三看來,自家郎君為著安南學子的集體前程想盡了辦法。結果倒好,縣城內的一些學子為了自己私人的一點蠅頭小利,就這般辜負他家郎君。

這便也是韓老三最為生氣的地方。

韓徹見狀,仍然沒生氣,只笑著問道:“阿三,你覺得這些學子不幫忙謄抄,那些外地學子便能長久留在我們安南了嗎?”

事實就是,他們不會的。

韓徹確實是想要用這批教材,勾引多一些讀書人常住安南。至於落戶長久定居一事還是別想了,安南便是再如何繁榮熱鬧,對有遠大抱負的讀書人來說,他們更看重的是政治前途。

所以即便安南現在有很好的教材,但這些教材裏一些較為深奧的地方,是需要把它們吃透了的更為有學識的夫子去講解教導的。

“安南發展的又還不夠好,能被留下的,便只有楊巖那般家境一般,又基本斷了科考念頭的。”韓徹想到這,不由得嘆氣。

“……”韓老三一時也有些說不出話來。

“慢慢來吧。”韓徹又笑道:“其實這也不是什麽壞事,咱們往好的方面去想,最起碼那些學子在謄抄教材時,也能多學一遍知識。”

有道是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安南縣學如今一共才二十一名學子,對教材需求的外地學子數目又眾多。

有些教材只有學院藏書室才有,便是安南縣學學子也需得在藏書室裏抄錄才能帶出內容。而這麽多的需求,他們也沒辦法去找書店老板擴印,便都只能自己一遍遍的謄抄。

有道是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在韓徹看來,這種謄抄對安南的一些學子也算是一種學習了。

韓徹最近這段時間的事情也特別的多,年底衙門各種數據要做核對。還有呈報給朝廷的安南縣總人數過萬後,到達中下縣標準的文書數據。以及安南縣學的創辦,韓徹也需得向朝廷請求增設教諭和訓導。

原則上,縣學可設置教諭一名,訓導兩名。

教諭教誨全部生員,相當於現代的校長職責,訓導行輔佐之職,差不多就是教導主任這一類。教誨和訓導還都是時下的學官名,屬於基層文官官職,一般是由朝廷任命。

正常情況下,還至少需得舉人以上的學歷才能擔任。

韓徹作為縣令,是沒辦法直接任命的。再者,楊巖他們的秀才功名,也達不到標準。不過安南學子目前的基礎普遍都差,以秀才學問作為受聘夫子行教習一事,是沒問題的。

不過要想安南的學子在科舉上真能有所成就,還是需得朝廷派遣學識更好的專職人員來統管縣學教育。

數日後,府城刺史府,唐刺史便收到了安南今年要呈報給朝廷的文書。

因著教材一事,安南縣學近日在府城這邊的名聲也不小。甚至城內一些有名望的人,為此還求到了唐刺史面前來。

他們是想讓唐刺史去尋韓徹,讓他把所有教材都擴印一份送至府城來。

“我以為此事不妥,那位韓狀元郎若是真有此意,他必定早就送來一份。既未曾送來,便是心中不願。”

“再者,韓大人也並未阻止外地學子進入縣學藏書室研讀謄抄。既是潛心向學,難不成連這點小苦頭也不能吃?”

心腹私下便這般對唐刺史言道。

朝廷對石橋修建一事也是大為贊賞,唐刺史更是接連得上司的誇贊。別看這主意是韓徹出的,可唐刺史作為韓徹的直系上司,轄下各縣城的政績好壞,也是跟他息息相關的。

心腹對唐刺史離開裕州,升調回京城的心思動得越來越厲害。此時他又怎麽肯讓唐刺史因這事,去得罪韓徹。

“你說的在理。”唐刺史點頭道。

作為一州主官,唐刺史當然很重視整個府城的教育。這麽做,他也並非畏懼韓徹。而就像心腹剛才所言,沒必要也不值當。

教材只是來得不那麽容易,又並非得不到。

這麽商量一番後,再有人尋來,唐刺史都想法子避開。實在避不開,他便婉拒。

裕州內,官職又以唐刺史最大。其他人便是再有權勢和本領,也犯不著為這事去行逼迫唐刺史。

因此這事就這般過了,唐刺史連派人去尋韓徹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