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六章 生恩與養恩(第2/3頁)

對於這種有著善心的轉世者,官府向來都是秉承的不交惡的原則。

一直閉口不言的金丹突然開口道:“他心通,佛門的一種因果佛法。能夠看穿罪業,知曉因果,代價是消業。”

“何謂消業?”公司高管問道。

他是少數非佛門弟子,由於在道家功法上的天賦更高就被送去了上清宮算是交換生。修行成功與否有時候要看選擇,路選對了就成功一半。

將有天賦的人送去合適的地方在修行界並不少見,一般都是選擇關系較好的宗門。如此以後對方修行有成,也能得到一位強者的恩情。

而在神州交換生一般會回到自己的國家。

金丹僧人回答道:“消除罪業,算是因果的一種。因果類法門一般都伴隨著各種代價,如果不完成會遭到嚴重的天譴。這位高人其心本善,還請官家莫要為難。”

一開始他不確定要不要保對方,佛門中人也並不全是好人。至少以仙道時代的目光,遠古時期佛魔本是同根生,從菩提界裏邊的佛法就可以看出。

他心通是渡世大師所創,據說是從仙人的神通領悟而來,如此他必須保對方。

“我需要請示一下上頭。”

公司高層走了出去,大約三分鐘後,又走了回來。

“上頭同意降低級別,但想請您盡快制止對方的行為,至少讓別這麽大張旗鼓。雖然做的是好事,但明目張膽的殺人已經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響。”

幾條人命加上惡劣的社會影響就這麽簡單的不作數,這就是金丹期的權重。只要不觸及紅線金丹真人的話,官府基本都會滿足。

“阿彌陀佛,貧僧會盡快找到這位同門。”

金丹高人起身眨眼間便消失在了原地。

他出現在高空之上,腳下是高樓大廈,微微掐指一算隨後朝著某一方向趕去。

……

渡殘扛著一個青年走在鄉間小道上,絲毫不顧對方的意願,徑直的朝著農村走去。

這是他所能找到的最後一個孩子,剩下的基本都已經

“放開我!放開我!這個禿驢放開我,我才不要去見所謂的親生父母。”

雖然渡殘不會征得被拐兒童的同意,更不會過問對方的現任父母,但他會告知本人情況。比如他是拐賣的,要帶他去見他的親生父母。

而大部分人的反應都是抗拒,除了少部分被拐賣不久的。其中成年人是最為抗拒與驚慌失措的,突然被告知自己是拐賣的任誰也不會相信。

青年被告知時就已經相信,或者說他早已確信自己不是親生的。

渡殘微微側目,略顯渾濁的目光注視著青年,看穿了對方心中所想。

“施主既然知道自己不是親生的,為何還要抗拒?”

青年沉默半響,低聲說道:“……生恩不如養恩,我現在過得很好,不想打破現在的生活。”

他對於那素未謀面的親生父母沒有太多感情,自然也就抗拒與對方相見。這是在找回拐賣兒童中常見的抵抗心理,可渡殘一個來自修行界的僧人並不知曉。

但佛門大神通者是去過紅塵歷練的,多為智者。

“阿彌陀佛,強取之養恩非大恩。”渡殘道:“施主且放心,貧僧只是帶你去見一下他們,並不限制你的去向。此次見面或許對你有影響,但你之生父生母應當見一面。”

“……說不定他們都把我忘記了,就算見了又如何,有意義嗎?”

“阿彌陀佛,大悲無淚,大悟無言,大笑無聲,大愛無私。”

接下來的路兩人不再說話,青年仿佛死了心一般,雖不再掙紮,可內心的抗拒之意皆入渡殘之眼。

很快他們到了目的地,鋪滿水泥路,燈大家通電通網,蓋有小樓的農村。

神州的農村並不落後,只是缺乏醫療與教育資源。

他們來到一處較為老舊的紅磚房,院落養著雞,老婦人彎著腰不斷撒的谷物。

渡殘將青年放下,指著院落裏那個老婦人說道:“她就是你的生母。”

青年望著那婦人,身上穿著老舊的花衣服,微微撩起衣袖,皮膚被曬得又紅又黑,滿臉的皺紋,頭發黑中帶白。身子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彎腰多了一直弓著,就好像從來沒有擡起來過一樣。

與自己光鮮亮麗,穿著貂毛大衣的母親簡直是天壤之別。

她很醜,就如同泥土裏的紅薯。

青年想轉身逃跑,一想到要生活在這種地方,要與這種父母一起就想逃。

“大師,如果生在這種家庭我寧願去死。”

聞言渡殘只是低聲念叨了一句阿彌陀佛,窮苦何嘗不是一種天殘。

這時老婦人注意到了兩人,用帶著些許口音的普通話說道:“泥們有什麽事嗎?我們家沒有多余的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