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老友……

沈旭東笑著道:“這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之一,就是從事娛樂業的人,卻忽然缺乏娛樂精神地一本正經起來。”

“我特別喜歡《霸王別姬》裏的一句台詞,開篇時戲班師父說的話——“都是下九流,誰也別嫌棄誰啊”。

馮曉剛嘿嘿一笑:“旭東總是把自己的姿態放的很低,從認識他開始,他就一直是服務觀眾的心態……這個我要檢討,可能是耳順之年了,我就是想拍幾部自己喜歡的電影,觀眾喜不喜歡無所謂……”

沈旭東笑了笑:“您層次高……也到這種境界了!”

“我反思一下,確實不應該說這句話……”

戴錦華插話:“責任當然不在觀眾,而是影視資本的高度壟斷……院線掌握了話語權,高度壟斷造就了觀眾選擇實在有限,他們本身是被動而無奈。”

沈旭東反駁:“這個跟壟斷的關系不大,文化領域的產品終端定價,往往跟產品品質無關。說直白點,好電影也是賣40塊錢一張票,壞電影也是賣40塊錢一張票。那從資本決策來說,一部電影想要賺錢,只要完成一件事——吸引盡可能多的觀眾。”

“那電影這個事就變成了,如何獲取“盡可能多”的觀眾,至於觀眾水準,這個無所謂!

理論上來講,吸引觀眾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全組齊心協力鉆研表演,比如精心打磨劇本反復修正,比如探索藝術邊界出奇制勝……但是很遺憾,把電影做好的方法,在市場範圍上不一定能掙錢。”

頓了頓,沈旭東補充一句:“這個不只是中國市場,全世界都一樣……當年《環太平洋》、《明日邊緣》票房不景氣,就是跟華納宣傳不利有關……”

“現階段投資電影,投資方也知道錢要花在刀刃上,但有意思的是,對於投資人而言,刀刃不是劇本和主創,而是明星和炒作,做足宣傳的電影,才有資本爭取更多排片,從而賺更多錢。”

“其實,這也不能埋怨資本,國內的資本不敢更多的投給慢工出細活的優秀主創,資本傾向於投給多快好省的主創,原因很簡單,因為制度的限制和很多方面的不穩定……政策轉向了怎麽辦?有個同行前些年拍了個國軍抗日的片子,因為政策的關系被禁了,而後來中日關系緊張,台海關系緩和,這這電影又解禁了……拍點不疼不癢的片子,快拍快上映最保險,可是蘿蔔快了不洗泥,垃圾電影自然會變多……”

……

其實,沒有一個電影主創會說,我們準備要制作一部只為圈錢不為口碑的爛片。

這是違背市場規律的,爛片的口碑只能拿到更少的回報。

所以每位電影人,在項目立項的時候,都是希望電影票房和口碑雙豐收。

不過票房和口碑有時候會是一個單選題,在票房和口碑的選擇上,往往有些團隊會先考慮票房。

把自己想象的觀眾喜歡的元素塞裏面,明星、流量,以及亂七八糟的低俗笑料……

這麽一來,電影鐵定是爛片了……

至於大量投資大IP的模式,不光是國內這麽做,全世界都這麽幹。

在好萊塢,只拿英雄電影題材來說。從1970-2000年,30年內只有14部英雄電影。

但光2017年,就有7部英雄電影上映。

這個是不是投資過熱呢?

……

“這不是我們的大美女嘛!”

沈旭東碰到了倪妮,她是來宣傳《悟空傳》的……

碰到沈旭東,妮妮也挺高興,擁抱了一下:“……好久沒見了!”

“也沒有多久吧……前年才碰過面……”

《28歲未成年》首映,沈旭東跟妮妮續了一下前緣……

“都過去一年了!”

“那你也不聯系我……”沈旭東扯開話題:“《悟空傳》7月上?”

“嗯……”

“你演誰?”

“阿紫……”

“紫霞嗎?”

“紫霞?大話西遊?”

沈旭東驚訝:“你沒看過今何在的《悟空傳》?”

“看了,”倪妮點頭,然後搖頭:“但我們的《悟空傳》跟原著不太一樣……”

“肯定不一樣,”沈旭東點頭;“原著是一散文……”

《悟空傳》,其實是一部《西遊記》同人,只不過跟《西遊記》的方向相反……

孫悟空這個人物身上有一對矛盾,就是“大鬧天宮”和“西天取經”這兩個行為的矛盾。

《西遊記》包括影響力深遠的的電視劇版《西遊記》對取經事業都是贊揚的……

《悟空傳》徹底否定了取經事業,認為當年那個大鬧天宮的才是真正的孫悟空,取經只是一場身不由己的刑罰,是一個驚天騙局。

所以,很多人喜歡,因為他講了一只猴子的故事,這只猴子是齊天大聖孫悟空,而不是鬥戰勝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