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轉型?(第2/2頁)

楊小蜜急了:“我頭發也很多的!”

“對對對!”

“……我接了一部戲叫《寶貝兒》,劉傑導演的作品!”

“劉傑?”

“《碧羅雪山》還有《德蘭》的導演,我在拍《逆時營救》認識他的……”

劉傑嘗試過商業片,去年上映的《捉迷藏》,就是他執導,男主角霍劍華,兩人關系不錯……

於是過來探班《逆時營救》,順便討論下後續的合作可能,然後被楊小蜜截胡……

沈旭東……大概知道這麽個電影,不過,沒有啥具體印象,估摸著口年內、票房不佳。

“……文藝片?”

“對!”

看著表情興奮的楊小蜜,沈旭東只好違心的恭喜了一句:“加油!”

……

《寶貝兒》找了楊小蜜,注定是失敗的,首先,文藝片的受眾一般是一二線城市的成熟觀眾,但楊小蜜的粉絲主要就集中在三四線城市,目標群體並不重合;

其次,文藝片的收獲票房的路徑都是先從一二線城市打下口碑,然後再去影響三四線城市的受眾。

比方說《岡仁波齊》、《二十二》……

最後,劉傑導演的電影……很難收獲大眾認可!

因為他並不了解底層,就好像《隱入塵煙》還有最近的《我本是高山》……

他們塑造的矛盾是脫離現實的困境,《隱入塵煙》這個故事如果發生在城市,那就沒問題,但是發生在農村就不合理!

農村其實是村落,村落的形成,本質是抱團取暖和熟人社會。

越是貧窮的地方,這種熟人社會的交際越閉塞,並且對壯勞力的需求越迫切。

所以這種惡一部分是欺淩生產力低沒有自保能力的,比如孤兒寡母。

《隱入煙塵》恰恰相反,它表現的是健全的成熟的並非外來戶的壯勞力莫名其妙被全村排擠……

這是不合邏輯的,村民的惡沒有來源沒有道理,仿佛是為了排擠而排擠。

這種無法融入周圍社會的孤獨感是城市邊緣人物更能體會的痛楚……

所以,《隱入塵煙》只是借鑒了《綠洲》,並沒有本土化……

至於《我本是高山》……

更扯淡了,直接把貧窮、重男輕女處理成留守兒童沒人管以及青少年叛逆,造成女孩們不服管,吊兒郎當天天逛街睡覺不學習……

劉傑也一樣,他看到的只是題材,然後塞滿私貨……

楊小蜜演這樣的電影,只會事倍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