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六章:建議(第2/2頁)

農為國本。

秦國的商鞅變法,其目的就是要將秦國變成耕戰之國。

《商君書》裏就說的很清楚:“國之所以興者。農戰也。”

國家的一切都以農戰為先,只要有利於農業生產,其他任何百業都可以往後挪挪。

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法家也是為了秦國的農和戰而服務。

所以趙佗拿出農、工來當幌子,果然如願的壓制了一切反對派。

上到皇帝,下到眾公卿,誰也不會阻止一個有利農業的建議。

至於百工,雖然原本地位不算高。

但這幾年在趙佗一堆跨時代造物的作用下,被皇帝和眾公卿十分重視,將其提高到農業的地位,是能說得過去的。

作為趙佗大計劃裏的先驅,只要這第一批工學、農學搞好了,弄出了成效。那麽他後面就可以順勢提出開設更多的學室。

比如醫學,比如軍校,比如……

等到各種學室都被趙佗弄出來。

學室弟子只要通過考核就能擔任相關專業的官吏,那麽軍功爵的價值定將大大降低,國家發動戰爭的意願也就降低了。

這屬於是用很溫和的手段來為秦國這輛戰車踩刹車。

所以王戊的農學政績就很關鍵了,趙佗幫他,就是在幫自己。

“慢慢來,兩三年弄一個學室出來,樣樣都辦出彩,這樣就讓人無話可說。”

“我要避免與李斯產生矛盾,他歲數大了,沒必要在這些事情上和他硬碰硬,靠著溫和的手段先熬過這幾年。等他死了,我再大展身手就是了。”

想到此處,趙佗嘴角露出微笑。

他想動軍功爵制度,最大的敵人大概就是李斯。

但趙佗覺得自己不需要和李斯硬碰硬,何必呢。

掐指一算,李斯今年好像六十五了。

他趙佗今年才二十六歲啊。

就算讓李斯再活十年,趙佗照樣有的是時間來改革。

時間,就是趙佗的優勢,足以為他消滅一切敵人。

“政鬥?”

“不需要的,熬死就好了。這才是真正的實力碾壓,兵家正道。”

在趙佗的幫助下,有少府的工學章程和課本作為參照,王戊所操持的農學之事也很快走上了正軌。

這兩個新開設的學室,要在鹹陽先搞第一批試點,好看看效果。

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就可以推廣到全國去。

就在工、農學室在鹹陽開展的如火如荼的時候,隨著時間的流逝,各郡縣征召的兵員和輸運的糧秣都在快速的往南方邊境聚集。

到了秦始皇三十一年九月,所有的人員和後勤運輸都已布置到位。

秦國征伐百越之戰,正式打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