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九章:改變皇帝(第3/3頁)

“這樣的做法,不僅是讓天下黔首為我大秦巡守馳道路況,更能趁機收攏民心,助我大秦安定天下!”

說到最後,趙佗拋出了一條對秦始皇擁有最大吸引力的理由。

“昔日上古之時,三皇五帝劈荊棘,修小路,連城郭,而使人記其功勞。”

“而今陛下卻是為天下萬民修了一條康莊大道,便萬民出行,其功之大,遠超上古帝皇,如此方才配得皇帝之名號!更能讓天下萬民傳頌,陛下乃是天下萬民之皇帝!”

聽到最後,秦始皇眼中已經是異彩連連。

趙佗的提議不僅有實利,更能得盛名,還能收攏民心,有助於安定天下,更能讓他皇帝的名號越發高大。

何樂而不為呢?

“好!你之言甚好,朕修馳道,便萬民出行,如此方為天下萬民之皇帝!”

秦始皇頷首稱贊,已是認可了趙佗的提議。

聽到這話,趙佗忙道:“陛下聖明。”

趙佗心中十分喜悅,他的目的達到了。

此番馳道之事,並非他腦子一熱想出來的,而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想法,擁有他自己的私心。

趙佗提前並主動的提出修建馳道,不僅可以反擊王綰關於交通不便,難以治理邊地的說法。

而且還能讓他趙佗在馳道一事上擁有充足的發言權。

來自後世的他聽說過,秦之馳道,耗費民力甚眾,卻只供皇帝巡遊和使者軍隊通行,黔首庶民是不能走的。

這樣一來,耗費了巨大民力修建的馳道卻是對於萬民無利,這也是後世對秦始皇多有批判的原因之一。

雖然也有說法,言馳道只有中間路段是禁止通行的皇帝專用道,黔首可以走兩側。

但趙佗不敢賭這個說法,萬一這說法是後世猜測的,等到明年馳道被別人提出後,說一句不準黔首通行,那馳道就完全成了和歷史上一樣的耗費民力而不便民的過程,只會招致怨聲載道,更讓秦失民心。

而且就算真的可以讓黔首走兩側,但不能穿中道而過的話,一樣非常不方便。想一想,一條幾百裏長的大道你只能走一側,穿中間而過就是違法犯罪,要判刑。

那如果有人有事想到路對面去,那該怎麽辦呢?在沒有高架橋的時代,如何跑到對面去?

所以趙佗搶先提出修建馳道,並作為提議人建議讓黔首萬民可以走馳道,將其完全開放,那可就真的將這件大工程變成了造福萬民的好事。

後人常言:要想富,先修路。

可見一條好的道路對於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影響有多麽大。

而趙佗此舉,不僅讓歷史上害民的工程,變成利民的工程,盡收天下民心,甚至靠著輿論,宣傳了一番六國君主的自私殘暴,打擊各地黔首對六國的擁護之心。

且保持了原本修建馳道的目的,加強秦中央對於各地的管理,方便軍隊的調動。

可謂一舉多得也。

當然,最重要的是,趙佗改變了原本歷史上的又一重大事件。

他改變了皇帝的想法。

從馳道這件事開始,一點一點的改變皇帝。

趙佗擡起頭。

看著帝榻上的始皇帝。

心中喃喃道。

“我想讓你變成真正的好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