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九章:改變皇帝(第2/3頁)

趙佗比以前變黑了不少,是齊地的陽光太大嗎?

他的頜下也開始蓄起了胡須,已經不能再稱作少年了。

曾經留在記憶中的稚嫩面容已是褪去不見,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日漸成熟的男人。

秦始皇心中微微嘆了一聲。

但他面上表情未變,平靜說道:“將你剛才所言馳道之事,再與朕細說。”

趙佗心中略有失望。

一叫來就聊公事,可真是個工作狂啊。

不過看著堆在秦始皇面前的那厚厚的簡牘,趙佗還是有些理解。

皇帝,以國為家。

在秦始皇的心中,只有國家大事才是最重要的,其他的一切事情都得往後推推。

他略一思索,便開口道:“臣以為,交通大路,乃是天下血脈。昔日我秦國攻打巴蜀,於懸崖峭壁之上,鑿孔架橋連閣,故而棧道千裏,通於蜀漢,使天下皆畏秦。而三晉修‘午道’,則馬馳人趨,不待倦而至,成為山東各國攻我大秦的戰略要道。”

“道路作用之大,乃是一切行動中最重要的一環,不管是大軍征伐,還是後勤運輸,亦或是使者傳令,皆需從道路而過。道路便,一切便,道路不便,則一切不便。”

“如今天下交通不便,四方城邑之間,道路交錯,狹窄泥濘,且各有城郭堤防所阻,這是左丞相所言,欲封諸侯的原因之一。臣率軍出征關東時,也常遇道阻,需重新繞路,或是需要清理路阻,十分不便。大軍所行如此,天下交通往來亦是如此。”

“阻止我大秦治理邊遠之地的一大原因,就是因為道長且阻,交通不便。那臣以為,我大秦就該對著這個原因來處理。道路遙遠不能改變,但路上的阻礙卻可以打通去除。道路泥濘,交通不便,那就修馳道大路,以便交通。如此再輔以各地鋪設的郵傳驛站,就可以大大加強我大秦對於邊地的控制力。”

秦始皇微微頷首,想到他之前曾前往邯鄲,和南下荊楚陳郢,路上確實有道路難行的情況。

眼見秦始皇聽得連連點頭。

趙佗深吸一口,將他主動提出馳道之事的一點私心,徹底擺了出來。

“而且在全國修建馳道交通,除了能加強陛下對於九州各地的掌控之外,還能便天下黔首出行,收天下民心。”

“便天下黔首出行,收天下民心?”

秦始皇聽到這裏,眉毛皺了起來。

修建馳道。

趙佗這個提議他認可。

但在秦始皇的設想中,這條道路,乃是他皇帝巡視和傳令天下的道路,也是讓軍隊能快速派遣各地的道路,怎能讓黔首也走在上面?

趙佗咬牙道:“然也,臣認為若修建通往九州各地的馳道,其長度必將有千、萬裏之長。”

“如果只供使者、軍隊通行,而不使黔首行於此道,天下久無變故,使者、軍隊久不出鹹陽,那就很難以知道馳道的情況。數千裏道路之上,就很有可能在許多地方遍生野草荊棘,且遇山巒塌陷與地震洪流,毀壞路段,而無人知曉。這樣一來,真遇到緊急情況,將會反誤了國家大事。”

“不如讓黔首也可以通行於馳道上,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方便天下黔首出行,使各地交通往來便捷。還可使廷尉立法,讓行於馳道上的黔首們,一旦發現馳道有路段損壞和出現阻礙,就必須立刻稟報當地官府。”

“如此就可以方便各地官府了解馳道的情況,便於修補和維持,時時保持暢通,而不會在出現緊急情況時,派遣使者和軍隊卻遇到馳道毀壞的情況。”

秦始皇眉頭輕挑。

趙佗說的算一個理由。

讓黔首行走馳道,相當於多了可以監督路段情況的渠道,但這理由完全可以用其他方法代替。

比如立法讓各地官府,定時派人騎馬巡視馳道各路段,一樣能達成趙佗所說的效果。

秦始皇輕輕搖了搖頭。

見其模樣,趙佗便知道並沒有說服對方,他立刻又說出第二條理由。

“且臣認為,讓黔首也通行於馳道之上,不僅可以時刻巡視道路情況,還能讓他們感恩於陛下修路之德,更加歸心和臣服於陛下。”

“感激朕的修路之德?”

秦始皇眨了眨眼。

趙佗立刻道:“然也,馳道之上,每隔一段距離,當可刻石作畫,銘刻陛下為天下黔首拓路之功,同時也讓各地法吏和鄉裏小吏,向黔首宣傳此功。”

“這樣做,天下黔首,每當行於馳道之上,親身感受到這條恢宏大道的便利時,就會在心中感激陛下的恩德啊!”

“同時再讓各地吏員宣揚六王殘暴,只顧自己一己私欲,修建宮殿勞民傷財。而陛下卻是心存天下萬民,所建之路,亦是為了振撫黔首。如此便可形成對比,讓天下之人對六王之暴厭惡,對陛下之恩德而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