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三章:趙佗推磨(第3/3頁)

那時的尉繚,看穿秦王政的本質後便想著逃跑,但他還沒跑出鹹陽,就被秦王政察覺並將他請了回來。

秦王政的態度很真誠,並不計較尉繚的逃亡之事,反而任他為一國邦尉,主管秦國軍事,這讓尉繚很感動,從此待在秦國,認真輔佐秦王政。

這一留下,便是十五年了。

但這十五年的時間,並沒有讓尉繚改變當初的看法,反而越發覺得自己當年的判斷是對的。

秦王政此人,在勢弱窮困的時候,會對人謙卑請教,一旦得志,就會驕縱無比。天下之間再無人會被他放在眼中。

若是讓這位秦王統一天下,天下萬民,都將成為他的奴隸。

昔日李信為伐楚主將之事,就很明顯的表明了這一點。

秦王政滅亡韓趙燕後,眼見自己有著吞並天下的優勢,便十分驕縱,根本聽不得任何勸諫,他任命李信為將,最終導致伐楚大敗。

戰敗之後,秦王政又在困境中變得謙卑無比,親自前往頻陽,低聲下氣的請求王翦出山。

這一驕一謙,正符合尉繚當年對他的性格判斷。

而眼看著秦王政在陸續並吞諸國後,志愈驕狂,不愛惜黔首民力,在關中仿修六國宮室,勞民傷財,正是這位大王開始將萬民變成手中奴隸的征兆啊。

“這只是開始,若待天下統一,大王定然還會修建更加宏偉的宮殿,做出更多奴役萬民的事情。”

“我不能勸,便當離去,不可在此久遊啊。”

尉繚心中暗嘆一聲,想明白之後,心中傷感散去,面色沉穩,向秦王政舉卮。

“臣已老,平日行事常有昏眛之感,已不堪大王重任。此番辭去,亦是讓能者居之。大王殿中,良將甚多,而天下之間,只有弱齊殘代,砥定四海已無需老臣。”

“尉公言重了,寡人能得天下,尉公之力甚重啊。”

秦王政開口寬慰,眼中卻有笑意彌漫。

正如尉繚所說,如今他秦王政的手下尚有王賁、蒙武、馮無擇以及趙佗等良將,而敵人卻只剩齊代兩國,這般對比下,他已經用不到尉繚了,所以才會爽快的答應對方離去。

一君一臣心中各有所思,但面上卻和諧一片。

君臣一場,亦當好聚好散啊。

因為是送行尉繚的餞別宴,並非重大場合的飲宴,所以殿中氣氛十分輕松。

趙佗眼見諸將皆舉杯與尉繚相別,說些祝福話語。

他自然也不會例外,向尉繚舉酒道:“尉公曾予小子有教導之恩,今欲離去,小子也不勝傷感,當敬尉公一卮。”

尉繚笑起來,一手舉卮,一手扶著頜下白須道:“教導談不上。倒是你趙佗背水一戰的戰例讓老夫頗有所獲。還有老夫聽聞你在那淮水一戰,以四面楚歌,不戰而破叛賊的兩萬楚軍,細思下來,真可謂是攻心之大成啊。老夫尚要感激你才是。”

言罷,兩人舉酒卮而飲。

這時,尉繚突然想到一事,他目光奇怪的望著趙佗。

對於這個少年將軍,他一向關注,知道趙佗喜歡出奇計,而且從來不做無用之事。

“趙佗,老夫心中對一事頗有疑惑,不知你可為老夫解惑?”

聽到尉繚這麽一說,其他人全都將目光望過來,就連主座上的秦王政也略感興趣的看著這裏。

趙佗一怔,忙道:“尉公請說,小子自當知無不言。”

尉繚頷首道:“老夫聽聞你近來在鹹陽收購大量麥子,許多人也跟著你購買,竟導致鹹陽麥價上升一錢,老夫很好奇,你趙佗買那麽多麥子作甚?”

尉繚話音落下,趙佗還未回答,殿中便有一人哈哈笑起來。

“趙將軍買麥,自然是做來吃了。”

“尉公豈不聞,鹹陽城中有話流傳,皆道少上造趙佗不喜米肉,只愛食麥飯,飲麥漿,其喜好飲食,幾與黔首無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