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九章:戰後賞罰(第2/2頁)

涉間請罪,趙佗寬慰一番後,又收到了竹邑城主動開門投降的消息。

本地楚人竟然驅逐和襲擊了駐守於此的項渠部楚軍,還將狼狽逃回來的項渠擋在城外,閉門不開,直到秦軍來臨才開城乞降。

這個消息讓趙佗頗為驚訝。

“那項渠殘暴,不給吾等活路,故而吾等只能奮起反抗,以求活命。吾等願投秦國,成為秦國之民,還望將軍憐惜。”

城中楚人推舉出來作為代表的三個老者,正跪在趙佗面前,瑟縮開口。

“汝等既識時務,如此甚好。我定會將竹邑之人,盡數當做我秦人看待。此番我軍南下,不僅不在竹邑征糧,還將借糧給爾等食用,以活過此番寒冬。”

趙佗明白原委,竟在贊許竹邑之人的投誠後,還許下了借糧承諾。

那三個楚人老者一聽,頓時大喜過望。

楚軍殘暴,搜刮走他們所有的活命糧,反倒是素來被稱作虎狼之師的秦軍借給他們救命的糧食。

這般行為一經對比,何其諷刺。

他們感動中,連忙下拜叩首,一齊叫道:“趙將軍仁義!吾等竹邑之人,定將感將軍活命恩德,世世不忘!”

趙佗微笑而不語。

秦軍並不缺糧,不僅可以從彭城府庫中運糧過來,他們還有從東郡經豐沛運糧南下這一條線,不說糧食有多富裕,但擠一點出來救濟一下竹邑楚人,還是能做到的。

如此作為,對於秦軍在楚地的占領也會很有好處。

這消息傳出去,恐怕睢水以南的那些楚國城邑中的居民,就會在秦軍抵達時另存一番心思。

只是,趙佗暫時沒有渡過睢水南下的打算。

他站在睢水河畔,眺望對岸的寂寥冬景。

“睢水以南,楚地盡數缺糧,若是渡河,占領過多的城邑反倒是給自己找麻煩,不僅需要分兵駐守,且來自彭城的補給線又會被拉長一番。還是在此繼續耗下去來的穩妥。”

“我截斷睢水道路,阻擋魯地的運糧線。項燕的大軍最多支撐一月。一月之後,糧食耗盡,楚軍定然大潰,陳郢戰場就會分出勝負。屆時剛好冬盡春來,正是我一舉揮兵,渡過睢水的時機。”

“項渠,不知彼時你可還有信心與我再戰一場?”

……

就在趙佗領軍南下,再度屯兵睢水的時候。

一支數千人的楚軍,也在景同的率領下向著陳郢戰場行去。

隊伍中的一輛馬車上,還停放著裝有楚將項渠屍身的棺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