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章:鹹陽之惑(第2/2頁)

在兵將方面,秦國更是損失慘重。

李信所部三萬關中精銳覆滅在下蔡城外,只有寥寥數千人跟著李信倉皇逃回了秦境。

淮陽項城之間,因為昌平君熊啟的突然反叛,再加上楚將項燕的奇兵突襲,導致蒙武所部七萬戰卒折損大半,負責後勤輔助的十余萬人也死了不少。

相比於普通兵卒的損失,真正讓秦國難堪的是,他們竟然損失了一位裨將軍!

同時,秦軍中軍候級別的秦將也戰死五人之多,除此外,尚有一人被俘,兩人失蹤。

失蹤的兩人裏。

一人為長史李斯之子李由。

據說李由在下蔡之戰中,負責為李信殿後,結果因李信戰敗西逃,李由所部便被楚軍包圍,從此失去了音信。

秦國這邊沒有收到任何關於李由的消息,楚國那邊也沒有宣揚斬殺李由的戰績,所以暫定為失蹤。

只是,大多數人都認為李由肯定早就死了。

區區兩千潰卒,莫非還能從楚國腹地,楚軍包圍中逃出升天不成?

就連李斯,也在悲哀痛苦後,準備為李由舉行葬禮,以衣冠下葬,遙祭李由孤魂。

但相比李由死於楚國腹地的事情。

真正讓秦國上下感到迷惑的,是另一位失蹤的軍候。

那位深受大王喜愛,深得主將李信信任的趙佗,又去了哪裏?

沒有人知道趙佗的具體行蹤,只知道他在平輿求得李信給了他獨立的指揮權,然後便在大軍東去後,徑直率領五千士卒南向出發。

有消息傳來說他曾攻克楚國新蔡,然後帶軍向著更南面進發。

從此之後,就再無任何關於趙佗的消息了。

新蔡的南面,是寬闊的淮水。

彼處的淮水兩岸是連楚人都很少去的荒涼地帶,缺乏楚國的大型城邑,大軍行進補給困難,人煙稀少。

趙佗帶兵去那裏幹什麽?

有人大膽推測,會不會趙佗膽大到帶著五千人渡過淮水,攻取楚國在淮南的城邑。

但馬上這想法就被其他人駁斥,五千士卒,在沒有舟師的支援下如何渡過寬闊的淮水?難道像鳥兒一樣長翅膀飛過去嗎?

更別說那可是整整五千人啊,他們在那片無人區吃什麽?

就算真的渡過淮水,就憑區區五千人,在楚國腹心之地,這點人數又能掀起什麽波瀾,怕是一露面,就被楚人圍殲了!

甚至還有人猜測趙佗不熟地理,帶著五千人直接死在了那片荒蕪之地。

總之各種疑惑猜測,在秦國內部滿天飛,眾說紛紜,讓人難以明晰。

但占據主流的說法,還是說趙佗所部可能全軍覆沒在了楚國。

畢竟這都離大戰結束快兩個月了,連蒙武、李信等敗軍之將都接到了秦王政的詔令,回到了鹹陽。而他趙佗卻一直沒有消息傳來,這不是和李由一樣死了,那是什麽?

“活要見人,死要見屍。”

宮殿之中,秦王政臉色冰冷無比,對殿中垂手侍立的姚賈說道:“發動在楚國的所有間人,給我找到趙佗的消息,不管他是死是活,我都要知道!”

“唯。”

姚賈應了一聲,又道:“下一批間人傳來的消息應在兩三日後就能抵達鹹陽,或許其中會提到趙庶長的蹤跡,大王還請安心。”

秦王政微不可察的點了點頭。

他疲憊的閉上眼。

熊啟反了。

李信敗了。

蒙武也敗了。

陳、蔡之地被楚人一口氣收復。

戰事前所未有的糟糕,讓秦王政很疲倦很痛心。

但這終歸是已知的形勢。

而那個少年的行蹤,卻無人知曉。

秦王政想起昨日李信回到鹹陽,來到宮中向他請罪時說過的話。

平輿城外,趙佗曾言昌平君有反意,叩首相勸李信。

李信不聽勸諫,趙佗才請命離去,獨領一曲秦軍消失無蹤。

秦王政睜開眼,一雙眸子看向殿堂之外,低聲自語。

“你,為何會知道熊啟將反?”

“你,帶著一曲士卒去了哪裏?”

“趙佗,你此時又在何處?”

“寡人,想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