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李信伐楚(第3/3頁)

趙佗喃喃道:“看來大王是偏向我的。”

老實說,此番伐楚之戰,他趙佗可比李由的優勢大多了。

他是右庶長,李由只是左庶長。

他是李信的“吾之臂膀”,李由卻和李信沒有親近的關系。

怎麽看,他趙佗立功的機會都比李由大得多。

秦王政也是在借此暗示他,你趙佗此番伐楚,要借著這優勢,多立功,立大功,把李由比下去,如此才有尚公主的資格。

趙佗自然很感激,但問題是,歷史上的李信伐楚,可是大敗而歸啊!

被楚軍追逐三日三夜,破兩壁,殺七都尉。

都尉,秦國地方上的武官。征召入軍後,與一曲軍候相當,麾下有五千人左右,是秦軍的中高級將吏。

連都尉、軍候這種級別的秦將都被楚人殺了七個,可知秦軍這次伐楚敗的到底是有多麽慘,士卒傷亡更是不計其數,可稱作是秦國發動統一戰爭以來,最為淒慘的一次。

這種超級大敗仗,別說是趙佗,就連李信、蒙武一個不慎都有殞命的風險。

能活著回來就不錯了。

還想立功?

還立大功?

“大王啊大王,我看你這就是在為難我趙佗。”

就在趙佗在房中哀嘆間,門外有仆人前來稟報。

“君子,有扶蘇公子府上的人送來書信。”

趙佗愣了下,忙讓人將那書信取來。

封好的信筒中,是一張柔軟的,還帶著淡淡香氣的絲帛。

聞到那熟悉的香味,趙佗就知道這信並不是扶蘇所書,而是另有其人。

趙佗笑了笑,打開帛書,只看了一眼,便愣住了。

這張帛書上只有簡簡單單的幾個文字,文字很簡單,只要略微受過教育的人都能認識。但若是將這張帛書拿出去給人看,哪怕是這個時代最有學問的長者,最博學多才的儒生,也難以明晰其背後的含義。

“桃花島上,三道試題。”

趙佗笑了,他知道這是什麽意思。

這是屬於趙佗和嬴陰嫚之間的秘密。

桃花島主黃藥師將女兒黃蓉,許給歐陽鋒之侄歐陽克,但黃蓉卻心許郭靖。

黃藥師便在桃花島上,設下三道試題,讓郭靖與歐陽克相爭,勝利者便可以拜黃藥師為嶽父。

贏得美人歸。

那故事中的情節,竟與趙佗如今所面對的處境何其相似。

“這小妮子,還挺會暗示的。”

趙佗搖了搖頭,臉上的表情越發柔和,他擡頭看向窗外。

那裏,是秦宮的方向。

……

時間一晃便將近九月中旬。

隨著此番伐楚主將李信以及副將蒙武的任命下達。

被征召的秦軍很快集結完畢。

秦軍大營,黑旗飄動,數萬關中精銳已經整裝待發,等待著他們的主將統帥,前往南方荊楚之地征伐。

秦王政站在誓師台上。

他看著高昂著腦袋,渾身意氣風發的李信,和站在李信身側,一臉平靜的蒙武。

以及那後方一個個昂首挺胸,面露興奮的秦將、秦卒。

李由、辛梧……

趙佗?

這小子怎麽一臉苦相,馬上就要去戰場立功了,不高興嗎?

秦王政沒有多想,因為誓師的時間到了。

秦王政手舉斧鉞,高聲道:“嗟!六事之人,予誓告汝:荊虜威侮五行,怠棄三正,天用剿絕其命。今予維共行天之罰!”

“行天之罰,滅荊虜!”

“滅荊虜,亡楚國社稷!”

……

台下萬眾齊呼,激昂高亢的呼聲傳遍四野八荒,讓人聽在耳中,全身熱血欲燃。

誓師之後,秦王政又命李信上台,親自賜予其手中斧鉞,並交給了李信統帥二十萬大軍的虎符。

“李將軍,此番滅楚之事,寡人便交給你了。待你得勝歸來之時,寡人將為你在那鹹陽宮中設宴相慶,向天下昭示你的赫赫功勛!”

李信跪地,接過秦王親賜的斧鉞與虎符。

他昂著頭顱,眼中滿是豪情萬丈,向著眼前的君王朗聲開口。

“大王放心,此番出師,我李信必滅楚國八百年社稷而還,為大王掃滅荊虜,定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