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李信伐楚(第2/3頁)

看來回去還要好好教教才行。

……

“蒙恬啊。”

秦宮深處,一處亭台中。

秦王政倚著欄杆望向遠方,一想到大朝會時的場景,特別是蒙恬父子臉上的奇怪表情,他就忍不住想笑。

“趙佗這小子出的換將主意,確實更穩妥一些,但終歸委屈了蒙恬。看來此番伐楚之後,我得補償蒙恬一下。屆時就讓他去征伐齊國吧,齊國比荊楚更弱,讓蒙恬為將,想來應無問題。”

秦王政一邊說一邊笑,對於蒙恬,他還是很喜愛的,要不然也不會詢問對方是否有意輔佐李信伐楚。

當然,他當時也只是詢問而已,並沒有說過任何許諾性的話語。

就如當年他詢問李斯,是否有意與王族結親。

透露出那個意思,能提高對方的積極性,同時並不做出一定的許諾,留下一些轉圜的余地,這便是他秦王政掌握的馭下之術。

所謂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更別說是君王之口,更不可隨意應承。

當然,他秦王政也不是無信之人,既然能向人詢問,就肯定是有那個意思。比如此番蒙恬之事,若無趙佗提出換將之策,副將之職定然落在蒙恬頭上,他絕非空口而問。

還有與李斯結親的意思,若是沒有趙佗的出現,此事也不會有其他選擇。

想到這裏,秦王政臉上的表情再次變得古怪起來。

“趙佗,李由……”

作為一國君王,秦宮之主,發生在這宮裏的事情,他怎麽可能不清楚。

“李由只是中人之資,但品行尚可,也有可堪一用的才能。李斯則是王佐之才,通曉法家之術,提出的策術很對寡人的心思,日後大用,以李斯來治國,想來能讓寡人省很多心。”

“至於那趙佗,年歲雖小,卻極端聰慧,再加上有那股少年欲封侯的銳氣,寡人頗為喜愛啊。且其勇銳卻不急躁,行事更有老成之風,能通兵法策術,日後長成定是我秦國一員良將。再加上他還知曉公輸般、農家之術。如此才能,讓他尚公主也不是不行,只是……”

二選一啊。

秦王政揉了揉發脹的太陽穴。

他雖然還有別的女兒,但其他公主年歲都還小,唯有一個嬴陰嫚即將加笄,臨近嫁娶之齡。

李由雖然平庸,背後卻有李斯。趙佗天資聰穎,頗有將才,但與李斯相比,又要稍遜一籌。

秦王政想了又想,不知過去了多久,神色平靜了下來。

他已有決定。

他回頭,看向站在亭台邊,一直侍立的趙高。

“趙高,你覺得寡人之女,當配何樣的男子?”

趙高一愣,這可是君王的家事,他哪敢亂發表意見啊,只能找個沒有錯漏的言辭相對。

“以臣鄙薄之見,王族之尊貴,公主所配之男子,定然是國之棟梁。”

秦王政笑了。

“是啊,寡人之女當配國之棟梁才行。”

“陰嫚年歲漸長,眨眼就快到加笄的年齡了。只是不知此番伐楚之戰,我二十萬大軍中,是否有能與其相配的國之棟梁啊。”

秦王政感嘆著,眼神卻盯著趙高,臉上是一種似笑非笑的表情。

趙高身子一顫,低聲道:“我秦國人才輩出,想來此番大戰,定會有少年英傑立下大功,不會讓大王失望。”

他懂大王的意思了。

“希望如此吧。”

秦王政淡淡開口:“你且下去,讓寡人靜一靜。”

“唯。”

趙高恭敬退去。

秦王政這才轉身,倚著欄杆,看著高台之下的宮闕,以及遠方宮城外流淌的那條奔湧的渭水。

“篤公劉,於豳(bīn)斯館。涉渭為亂,取厲取鍛,止基乃理……”

秦王政口中低唱著一首古老的詩歌。

良久,他幽幽道:“昔日周祖公劉,橫渡涇渭之水,取石料為礪為鍛,夯實了他周人館舍之基。”

“今日,不知寡人是否能從這場伐楚之戰中,找到我所需要的那塊石料,用來夯實我秦國之基呢?”

“此番伐楚,便作為一場考驗吧。”

……

“國之棟梁,方能配大王之女。”

府邸中,趙佗看了眼手中帛書,將上面的文字牢牢記在心中。

轉而將其扔到特意端來的火盆裏,看著這柔滑的絲絹在那火舌中化成灰燼。

這是那位中車府令的傳信。

但趙佗知道,這信的背後多半是大王的意思,是大王在借趙高之手來告訴自己。

想要尚他秦王政的女兒,就要在這場伐楚之戰中,拿出亮眼的功績來,證明自己是真正的秦國棟梁,用讓人無可置疑的功績,來堵住所有人質疑的嘴。

讓李由、李斯,秦國朝野,甚至是天下之人,都對趙佗尚公主之事無話可說。